中貿圣佳:《墨竹圖》卷賞析
中貿圣佳:《墨竹圖》卷賞析
中貿圣佳:《墨竹圖》卷賞析
中貿圣佳拍賣公司即將上拍的《墨竹圖》卷,系元吳鎮繪,水墨絹本手卷,高27厘米,寬233厘米。創作于元至正十年(1350),簽署《元梅道人墨竹》。鈐“梅花■”朱文印、“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白文印。鑒藏印有 “粵人譚敬印”白文印、“■■鑒定真跡”朱文印、“山陰任氏”朱文印、“墨林”朱文印、“項墨林印”白文印、“項墨林父秘笈之印”朱文印、“任氏振庭法華寶笈收藏真跡”朱文印、“子京”朱文印、“山陰任氏鑒定真跡”朱文印、“與古為徒”白文印、“延敬印”半朱文半白文、“項元汴印”朱文印、“任氏振庭”白文印、“平生真賞”朱文印等。其中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居士(一作墨林),浙江嘉興人,精鑒賞,為明代最有名的鑒藏家。書畫經元汴過目。引首有丁卯之秋(清嘉慶十二年 1807)梁同書題款“竹深留客處”。梁同書,字元穎,號山舟,乾隆進士,博學多聞,精鑒賞,書畫過眼輒判其真偽,尤工于書。《墨竹圖》為“九藤仙館珍藏”。
中國人畫竹,一般認為起于唐朝,蘇軾首先記載唐王維為畫竹的畫家。竹,至少在唐朝已見畫面,如章懷太子墓之壁畫已有了綠竹。《歷代名畫記》也有唐人肖悅“工竹”的記載。韓愈詩有“橋夾水松竹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在唐代的其他繪畫中也多有與竹有關的筆跡。在《宣和畫譜》的《墨竹敘論》中已經明確記載,以墨竹為代表的文人畫精神在北宋時已基本確立。
竹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終年綠色,有節中空。竹是一種抗寒植物,翠竹、松柏與梅花皆比之歲寒君子,被譽為“歲寒三友”,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嚴冬,或北風凜冽的三九,它仍然挺拔不動搖,枝葉經冬不凋零。這種柔中帶剛的性質,深受中國文人的喜愛,常常將其比喻為人之氣節。只有有氣節的人,才能在各種逆境之中堅強屹立而不動搖。吳鎮稟性孤耿,終生不官,也不與權勢往來,他氣節高尚,不向任何權勢低頭,他所繪之畫,寧肯不為時人所賞,也決不隨俗以處,這些正是酷愛竹和畫竹的所在,以竹來喻以自己的人品高潔。
《墨竹圖》卷,共分為四個段落,每段竹后都有題語,分別為“晴飛光煜煜”、“孔子適衛”、“鮮于伯機(鮮于樞,元書法家)題高房山墨竹詩”、“漢川修竹賤如蓬”等詩和文,以記述四段竹成的有關故事。四段圖皆畫于元至正十年(1350)五月九、十日前后數日,為吳鎮晚年的重要傑作,被稱為神品、極品。四段墨竹的風姿各不相同,通過對用筆的控制,使墨隨之產生出濃淡不一的形態,墨色也呈現出有機的節奏感。竹葉隨著墨勢的走向,產生出長度,使之變長、變窄,竹葉排列參差均勻。這種畫法,正是與吳鎮書法中出現的一些形態相似的筆鋒,如捺畫、撇畫,與竹葉的形態甚為相似,這種用筆,應是書、畫之間的有機交融,使畫面富有節奏感。
吳鎮在四段中所題詩文中,多有“戲墨”、“梅道人戲墨”等語。但四段竹譜確畫得十分認真,很有章法,功力獨具,決不為隨意涂抹。畫竹,他自己在《竹譜》中寫道:“如墨竹,干、節、枝、葉四者,若不由規矩,徒費功夫,終不成畫。畫濡墨淺深,下筆有輕有重,逆順往來,須知去就,■淡粗細,便見枯葉,仍需葉葉著枝,枝枝著節,…使筆筆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四向團■,枝葉活動,方為成竹。…必使疏不至泛,繁不至亂,翻正向背,轉側低昂,雨打風翻,各有法度,不可一例涂去,如染皂絹然也。”(轉引自《元代繪畫史》176頁)。吳鎮在《書畫題跋記》中也說“墨竹之法,作干、節、枝、葉而已,而疊葉為甚難,于此不工,則不得為佳畫也”。(《佩文齋書畫譜》卷16)。所以吳鎮的“戲墨”涵詠著深刻的藝術修養,也揭示著藝術家的自我尊嚴。
自宋元以來,畫竹者多學文同。畫竹葉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自與可(文同,宋詩人,書畫家,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終官湖州知州,善畫墨竹)始。與可之工于墨竹,非天姿穎異,胸有渭川千畝,氣壓十萬丈,胸有成竹,很難畫好竹。元朝人畫竹者,柯九思、李珩、吳鎮等最為有名,也稱“湖州竹派”。
吳鎮曾畫過數本《竹譜》,其中元至正十年(1350)為他的兒子佛奴所作的長篇巨冊《竹譜》圖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吳鎮晚年的重要傑作之一。在《竹譜》中,不是用濃淡墨繪于某一固定的位置,而是通過用筆的節奏,使墨色隨機產生出濃淡不一的形態,從而產生出豐富的節奏感。在這本圖冊中,每圖之后,均寫有大量的題跋,系統記述了他畫竹的經驗、方法和創作理論,為畫竹圖論之重要著作。
吳鎮(1280—1354),字仲圭,號梅花道人,自稱梅花和尚,浙江嘉興魏塘鎮人。元四家之一。吳鎮的祖上為宋朝官員,居汴梁,后南渡浙江。吳鎮的祖上為宋朝官員,居汴梁,后南渡浙江。吳鎮兒時曾與師兄從柳天驥學習“性命之學”,曾一度在春坡里為人卜算,并稱其居處為“笑俗陋室”。吳鎮終其一生隱居,他甚喜梅花,在自己居處遍植梅以賞,并將自己的號也和梅字相連。除研究儒家經典外,吳鎮還通曉佛道之學,晚年信佛,給兒子取名“佛奴”。他生前為自己準備號了墓穴,立碑自題“梅花和尚之塔“。平時常往來于嘉興,杭州一帶,喜歡與貧士和僧人為友,常以詩書畫自娛。以畫山水和墨竹最為著名。
吳鎮以其山水畫的成就成為元四家之一。山水畫師法董源、巨然,而有所變化,自成一家。其題材多漁夫及隱逸生活,很多隱逸情況即為吳鎮的自我寫照,將他個人的生活體驗與山水自然融合成一個和諧的環境。將巨然山水畫之潤,提煉純化,將幽淡之墨韻變為幽深的墨韻,取濃淡濕潤之水墨效驗,以表現不同層次的景色。吳鎮重視筆墨,但又不惟求筆墨,而是將筆墨落實在神與形之上,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完美的形神統一的境界。畫法上多用披麻長皴,濕筆重墨。在吳鎮的印章中,還有“■中有味”、“蘧廬”、“梅花庵”、“嘉興吳仲圭書畫記“等。
吳鎮善長草書,詩法唐朝唐朝的釋■光,而又自成一家,他常用草書在繪畫作品中題詩寫文。他的行草沉靜,筆畫嚴謹,但風姿瀟灑。他所繪竹石圖的題詩,時人將其詩、書、畫、合稱為“三絕”。
吳鎮的繪畫,對明清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明代畫家中,最能得吳鎮筆墨真傳的是沈周,沈周的畫大多為濕筆、重墨,水墨飽滿。董其昌也從吳鎮學到不少精華。清初的四王、吳惲,也從吳鎮繪畫中受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