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紅濤:精致小巧水煙壺詮釋閑逸生活
樊紅濤:精致小巧水煙壺詮釋閑逸生活
樊紅濤:精致小巧水煙壺詮釋閑逸生活
時間:2006-09-20 16:12:00 來源:羊城晚報
名家
>樊紅濤:精致小巧水煙壺詮釋閑逸生活
其收藏價值越來越被看好,珍品有價無市。
在我收藏的百余件水煙壺中,雕鏤琢磨的手工藝、絢麗多彩的文飾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代表了當時手工藝人高超的技藝。煙壺手托上所刻題材十分廣泛,有人物、花鳥、魚蟲、唐詩宋詞等等。
在水煙流行的年代以銅質水煙壺和琺瑯彩水煙壺為代表,多在專門的作坊里制作。從我收藏的存世水煙壺來考察,清末民初廣東、蘇州、上海、漢口等地出產的水煙壺流傳甚廣。尤以廣東十八鋪和漢口的產品最負盛名,不僅材質高檔,而且做工精巧,深得用戶喜愛。
水煙壺在制作材料上以白銅為最多(銀與銅之合金),更為高檔的有象牙,畫琺瑯彩(一種西洋工藝),錯金錯銀工藝。據情內務府檔案冊記載:慈禧太后的隨葬品中就有做工精美的銅水煙壺和銀水煙壺。水煙壺的構造較之其他煙具要奇特和復雜得多。除了異型壺之外,大多數水煙壺由銅管、吸管、盛水斗、煙倉、手托、通針、鑷子、小刷以及相關零件構成。水煙壺在器型上較為固定規整,追求直線和曲線連接的流暢。制作要旨首選功能性和實用性,在煙具家族中,水煙壺是唯一以水為中心的最有特色的吸煙器具。那“方池小小,咕嚕咕嚕”作響的滋味和意境,是一種閑逸生活的享受。它詮釋的市井文化和其下移的社會消費群和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遙相呼應。水煙壺成為吸煙史上具有渾樸天成之趣的范例。
在我收藏的水煙壺中,最大的一只是漢口曹記作坊所制的一把白銅鶴型水煙壺,線條優美,造型奇特,通高1.15米。最小的一只是在廣州西關古玩城淘得的“掌上煙壺”,通高8厘米,一般為清代“大家閨秀”婦女的專用品,材質為純銀,有陰刻紋飾。去年去江門出差的時候,忙里偷閑竟然在古玩市場淘到一只保存非常完整也是我收藏煙壺中最重的一只,重2.8斤的“太師水煙壺”,從品相來看當年它的主人幾乎沒有使用過幾次,整個器型穩重大氣,是水煙壺中的重量級,手托上有一鏤空壽字牛皮套,既美觀實用冬天手又不涼。此壺產于清代道光年間的廣東十八鋪,并有陳連記造字樣。
物以稀為貴。水煙壺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越來越被看好,價格也從三年前的三五百元升到了上千元,珍品最高達三千多元,仍有價無市。
個人簡況
樊紅濤,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現任職于廣州某貿易有限公司,喜歡音樂、收藏、攝影,其中以收藏水煙壺為最,至今已經整整13年,共有百余件各式水煙壺藏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