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建筑博覽會
萬國建筑博覽會
萬國建筑博覽會
1404年明朝在天津設衛筑城,形成東西1520米,南北900米的城區,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近代列強入侵,天津形成了八國租界。各國在天津設立洋行、倉庫,興辦銀行,造碼頭。又建領事館、工部局、警察署、高級住宅、飯店、俱樂部、電影院等建筑。在海河上架設橋梁,開辟公園。另外,北洋軍閥、清室遺老遺少在天津投資從商,建高級別墅、里弄住宅、商場、飯店、舞廳等建筑。由于當時租界內建筑都由外國建筑師設計,設計出他們本國所流行的建筑風格。20世紀20年代以后從歐美留學歸來的中國建筑師,受西洋建筑教育的熏陶,也設計出不少西洋風格的建筑。也有中國傳統建筑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還有西洋建筑形式及雕飾卻用中國的青磚墻及磚雕。所以天津建筑素有萬國博覽會之稱。
中國傳統建筑。這類建筑主要建于天津設衛后、開埠前。如明代建文廟府廟,清代又建文廟縣廟,元代的天后宮,明代的玉皇閣,清代大悲院以及大量的民宅都運用了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民宅中有楊家大院、卞家大院、徐家大院以及石家大院等都各有特色。但有些建筑因年久失修而被破壞,有的在改革開放后,為了城區重新規劃而被拆除,但現在城區的徐家大院還保存良好。
楊柳青鎮的石家大院,在1875年由著名木工匠師閆筱亭設計與建造,閆筱亭當時只有28歲,他既能設計繪圖,又能親自建造。其子閆子亨從香港大學畢業后,成為20世紀初期天津市杰出的建筑師。石家大院是有天津特色的四合院民居,曾被稱為華北第一宅院,其磚雕、木雕、石雕均甚精美。東院為住宅院,中間有南大門通向廳堂院,有花廳、戲樓、鴛鴦廳、精美的垂花門佛堂。西院為書房院,為石家子弟讀書的院落。有趣的是在住宅院與廳堂院間有一個箭道,箭道里有兩個門樓,南面一個是中式木雕垂花門,北面一個是西洋門。該門上面是三個弧線形的山墻,下面是弧線形的青磚拱券,用兩根花缽形的柱頭和柱礎的柱子支撐著。據說西洋門是民國初期建的,雖然這個巴洛克式的西洋門設計得很不精彩,但充分說明西洋建筑形式在當時已成時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