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舊書刊各有天地
古舊書刊各有天地
古舊書刊各有天地
9月初,中國書店第37期“大眾書刊資料拍賣會”舉辦之際,兩位香港朋友正巧在逛琉璃廠,其中一位是第一次來。我問她對琉璃廠有何印象,她說沒有想像中的熱鬧,我告訴她這已比平日熱鬧許多了,因為有拍賣的緣故,這幾天來琉璃廠看預展的人絡繹不絕。朋友說,香港沒有這樣的書拍,對于有這么多的愛書人感到驚詫。可惜朋友只看了預展,沒來得及目睹火爆的槌起槌落的現場景象。
本場小拍,拍品多達700余件,成交額接近70萬元,成交率接近七成,耗時7個多小時,幾乎是單場書拍的極限。1號拍品內含《永樂大典》等193種910冊古舊書(估價1萬元,成交價3.85萬元),如此多的書冊只占一個標的,此舉甚好,省時省力,對于一攬子清理私藏的藏家提供了一個快捷途徑,當然,這個拍法對藏品的檔次及整齊程度要求較高。
名人書札屬于古舊書收藏的一個特別門類,書札的成交額已占總成交額的相當份額,大拍如此,小拍亦如此。自279號至345號拍品皆為書札,雖然名頭、年代均不及大拍,可這正好適合了中低購買力藏家的價位。臧克家、劉紹棠書札7通11頁,估價500元,1000元成交;黃胄等人書札3通3頁2000元成交;范文瀾、蔡若虹等人書札9份估價500元,3520元成交;關鋒、侯仁之等人書札一批,估價800元,2750元成交;錢學森、茅以升書札估價800元,1800元成交;巴金、孫犁、邵荃麟書札3通5頁估價3000元,4500元成交。
宗教類舊書,近年在拍場勢頭很猛,且無衰退跡象,不是那種曇花一現的門類。本場最懸殊的起拍價與成交價之差就出現在此板塊。清咸豐八年(1858年)寧波華花圣書房木活字印本《天道鏡要》三卷一冊,無底價起拍,最終以2.86萬元成交,有人說這其中有“活字”的因素,此說亦靠譜。另一件《禱告文全書》比上件的年頭還早幾年(1855年)也是無底價,卻僅以2500元成交。
“號外”收藏一直以來是熱門,我卻不看好它,認為“號外”被高估了,至少1949后的號外存世量太多,不合“物稀為貴”的集藏原理。本場有一組(4張)號外,含“三個第一”(第一顆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起拍價2800元,流標是預料中的。另一組《晉綏日報》、《東北日報》、《平原日報》1949年的三份號外,起拍價900元,也流標了。
我這個人私下里喜歡對某件拍品作出自己的價位判斷,以考考自己的判斷力,通常的結局是對錯各半。第270號《宜園小草》清抄本,字體很不錯,但也沒到特別了不起的地步,200元起拍價,當然擋不住,可是竟然拍到1.5萬元,卻大出我的預料。第267號《杜詩全集》清抄本,乃史樹青舊藏,并有史的題記,1.5萬元起拍,這次我判斷的對極了——“鐵流”(流標)。當然,這與史老的那把古劍事件應無關聯。
第272號拍品是一組62冊的私人日記,這么龐大的日記有可能是首次出現在拍場,日記當然是可貴的第一手原始資料了。名人日記,哪怕僅僅一本出現在拍場,肯定引發哄搶,而這么多62本日記,估價3000元,卻無人應價。這再一次說明“名人效應”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這本日記的主人僅是“國立北京大學”的一個教職員,作語言研究工作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