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珙縣發(fā)現(xiàn)清代母子媳三人合葬大墓
四川珙縣發(fā)現(xiàn)清代母子媳三人合葬大墓
四川珙縣發(fā)現(xiàn)清代母子媳三人合葬大墓
日前,在四川省珙縣恒豐鄉(xiāng)上洛村五組發(fā)現(xiàn)一座母、子、媳3人合葬大墓,打破了我國傳統(tǒng)的一般夫妻才共葬的習俗。
這座古墓建于清代光緒十七年(即公元1892年)。墓主人吳母金氏居中葬,兒子吳瑞堂居左葬,媳婦金氏居右葬。3人均受皇封,墓碑斗石上刻有“圣旨”二字,高0.68米、寬0.34米。碑文稱吳母為“皇清旌表節(jié)孝婦吳母金老孺人”;稱其兒子吳瑞堂為“皇清膺授儒林郎”;稱其兒媳金氏為“皇清膺授孺人。”按清時官階,儒林郎從六品,孺人從七品。
這座墓占地80平方米,全墓呈倒梯形,前窄后寬,斜伸成倒八字。墓碑由一塊巨型石板刻就:其中碑腳石長5.73米、寬0.7米。碑腳石上承載的石碑高2米、寬3.7米,厚0.34米,重約4.4噸。墓碑上的人物、花卉、獅子圖案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據清代進士曾炳南撰寫的《墓志銘》說,建此墓時,其子、媳均已去世。故“母子同塋,婆媳共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