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件緣起
媒體突傳故宮藏《清明上河圖》為仿品
在中國美術史上,《清明上河圖》可謂是一幅最具傳奇色彩的作品,也是歷代被臨摹最多的一幅作品。解放后,國內文物專家的公認結論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
然而,北京有媒體近日報道稱,北京市文物局市場處處長、中國文物學會副秘書長傅公鉞在出席“國寶文物高仿品評審會”時突然發炮,稱“故宮博物院藏的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仿品,真品現在不知去向,可能是被毀了,也可能還沒浮出世間。”
故宮書畫組前組長:“‘贗品說’是無知!”
昨日下午,故宮博物院書畫組前組長、老書畫專家潘深亮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年輕人想借推翻名畫的權威性出名,有不同觀點和學術爭議是允許的,但不能胡說八道!”
潘深亮指出,故宮的確藏有《清明上河圖》仿品,“有五六幅,”歷代仿《清明上河圖》的也很多,但目前正本《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已是文物界公認的事實。正本畫上雖然沒有作者的簽名和畫的題目,然而歷代名人的題跋豐富、詳實,歷代的收藏印章紛繁復雜,僅末代皇帝溥儀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畫卷之后金代張著的題跋更是其身份的鐵證。“啟功、徐邦達等當代大師都曾對此畫進行仔細研判,結果都認定它是張擇端的原作。但是有的人就是要來撞這個結論。這么草率的下結論是無知!”
此前,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副處長婁瑋也表示:“故宮的《清明上河圖》絕對是北宋張擇端所繪的原作孤本。”
當事人:“謠言曲解我的原意,是捕風捉影”
炮轟《清明上河圖》事件的當事人,北京市文物局市場處處長、中國文物學會副秘書長傅公鉞在電話中有些生氣:“我從來沒有說過故宮的《清明上河圖》正本是仿品,媒體報道是曲解我的原意,是捕風捉影!”
傅公鉞告訴記者,自己的確參加了30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寶文物高仿品評審會”,當時自己鑒定一件陶瓷的復制品,說故宮有《清明上河圖》的仿品。“但故宮有仿品并不能說明故宮藏的正本也是仿品,故宮的正本是真品,這已是學術公論,這一點我從未質疑過。寫報道的記者當時并不在評審會現場,他是聽別人轉述的。該報道就是想制造轟動效應,使自己出名。”
傅公鉞說,自己目前已準備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聲譽。
專家透露
市場有大量《清明上河圖》仿品流通
據潘深亮介紹,《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各個朝代皆有仿品,目前市場上有大量該畫的仿品流通。
目前,國內市場流通的這些仿品有的出自名家之手,也有一般民間作坊的仿品。近年來,由于高科技的發展,出現了絲織漏印的《清明上河圖》仿品,也有電腦掃描后再加顏色制成的仿品。在古玩市場上,這類仿品的價格80元至400元不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