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墨寶,字字珠璣
散木墨寶,字字珠璣
散木墨寶,字字珠璣
時間:2006-09-12 16:35: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散木墨寶,字字珠璣
鄧散木先生(1898——1963),號鈍鐵,又號糞翁,晚年一足廢,故又號一足,上海市人,1954年以后定居北京,直至逝世。散老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蜚聲滬上,與白蕉先生多次在滬舉辦展覽,曾風靡上海。書法真、草、隸、篆四體兼擅。書法之外,尤精篆刻,有“北齊南鄧”之稱。著有《三長兩短齋印存》《篆刻學》《書法學習必讀》等。
“文革”以后,散老女兒鄧國治曾對筆者講過,上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通過章士釗向散老索取墨跡,散老激動興奮之情可想而知。他不顧身體傷殘,抱痛為主席作書,一下子寫了很多條幅。筆者真是有幸,其時正在向散老請教書法,散老在多件條幅中寄贈我行、草書各一件,時在壬寅年冬月,即1962年的冬天。
散老所作的行書條幅,書寫的是唐代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這是散老的晚年書作,書風凝練平淡,整幅作品洋溢著溫柔敦厚的氣息。用筆精到輕靈,字與字之間牽絲映帶自然,生動細膩。有些字筆畫本身寫得比較輕細,但仍有粗細變化,顯得溫婉流暢,姿態萬千。在結體上有《圣教》《蘭亭》的影子,流利妍美,又有唐歐陽詢的遺意,險勁清剛,不失沉厚之態。在章法布局上,屬疏朗勻停一路,不徐不疾,一氣貫通,在以行書為主體的前提下,間雜草字,顯得和諧自然。
另一件草書條幅,寫的是毛澤東的詞作《憶秦娥·婁山關》(見圖)。散老精于草法,筆勢活潑靈動,但又沉穩不浮,或曲線婉轉流動,或直線勁挺貫穿,筆斷而意不絕,行盡而勢不盡,滿紙云煙繚繞。結構省簡,點畫牽連,密而不擠,疏而不散,章法上縱有行,橫無列,既有魏晉風骨,又有唐宋遺韻,字字珠璣,通篇精彩。散老這幅草書多用牽連,使它在點畫中自然地穿插連帶,承上啟下,從而加強了流動、活潑、舒展、輕盈的美感。他筆下的牽絲多綿軟、柔和,毫無劍拔弩張、咄咄逼人之氣。散老此作,筆意、結字雖然瘦勁,但不乏豪邁端重、挺拔縱橫之氣。
這兩件墨寶陪伴我度過了40多年的時光,每每欣賞散老的墨寶,筆者從內心深處贊嘆散木先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