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一升再升 尊崇之美話銅佛
身價一升再升 尊崇之美話銅佛
身價一升再升 尊崇之美話銅佛
時間:2006-09-11 09:1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市場
>身價一升再升 尊崇之美話銅佛
 |
 |
在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品中,佛教雕塑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我國,迄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時由于社會政治上的動蕩,民族之間矛盾時起,經濟基礎不穩定,因而佛教能以澎湃之勢浸透到整個社會。伴隨著佛教的傳播,佛教藝術幾乎在全國各地盛行起來。自十六國開始,中國廣大佛教徒們又掀起了無數次制作佛像的熱潮。信徒們將自己對佛的全部信仰與寄托融入了雕塑、畫像及印刷的佛像之中。
佛教藝術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藝術史上也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是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由于佛教造像能蘊含歷史,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他的神圣性,加之海內外對佛教藝術的推崇、虔誠和信奉,因此能反映佛教藝術精神的造像便成了世界藝術市場的寵兒。
就歷代流傳下來的各類佛像來看,在材質上不僅有金銅佛、石雕佛,還有泥塑佛、漆佛、木佛,玉佛、翡翠佛、瓷佛等等,不論是銅鑄的雕像,石制的造像,泥質的塑像,都把佛的崇高慈祥,菩薩的和善端莊,羅漢的溫順誠懇,天王的孔武有力,力士的強橫暴戾刻劃得活靈活現。尤其是金銅佛像制作精美,絢麗的紋飾,優美的造型,慈祥的面容,寶光四射的魅力,在給人們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能起到撫慰人心靈的作用,凸現尊崇之美。
佛像身價一升再升
佛教在中國兩千多年,期間也是歷經風雨。尤其是北魏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因佛教寺院經濟發展,使官府賦稅蒙受重大損失等原因,曾經過三次大的毀佛滅法運動,近代則有文化大革命的沖擊,造成許多佛像被摧毀,所以高古佛像現在已經十分少見。常能見到的,也就是明清佛像,也稱藏傳佛像了。這些佛像除去按材質分類可以分為金佛銅佛石佛等等之外,從形象上細分還有諸佛、觀音、菩薩、羅漢、護法等,精美的佛像不僅具有宗教意義,還是頗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銅佛像逐漸引起國際收藏界的重視,這幾年更是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青睞。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公司每次拍賣均有佛像出現,從2004年起,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天津文物等拍賣公司也分別舉辦了佛像藝術品專場拍賣或集中大量拍賣,并且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好成績。其中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兩家拍賣公司在2004年11月首次推出的金銅佛專場上就分別以1288.8萬元、2712.9萬元的成交額令佛像投資者、收藏者的投資信心倍增,同時也成為佛像投資市場成功案例。
而在市場上,隨著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這些年佛像的價格也是一升再升。在10年前,一件好的明代佛像不過是三五萬元左右,一般的清代銅佛幾千至一兩萬就可以買個不錯的了,但到如今,一件明代官款的佛像動輒就在百萬以上,清中期的在拍賣市場上也常常以數十萬元成交。正是這種一路上揚的市場行情,引得收藏者趨之若鶩。盡管如此,與國外相比,國內佛像成交價還是明顯偏低,相差很大。比如翰海2004年專場的成交紀錄最高的也不過300多萬元,而在海外,600萬-800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也不鮮見。比如在2004年11月份,在香港佳士得舉辦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瓷器工藝品專場編號為1016的明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金銅佛像估價1200萬—1400萬港幣,最終則以1906.2萬元成交,成為近年金銅佛像價格最高者。
佛像辨偽
那么,收藏佛像都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當然還是需要辨別真偽。目前古玩市場上和一些拍賣活動中,佛像的贗品已不在少數,這一點一定要注意。當然了,掌握和了解中國古代宗教雕塑藝術的鑒賞知識,確實是一件很難的工作,尤其是對于初入此門的人來說,感覺上更是難上加難。那么有沒有簡單的辨別偽造的竅門呢?當然有,只是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色澤是否自然陳舊
佛像由于人們長期供奉,久歷人間煙火,所以不管是鎏金的銅造像、木雕、瓷雕,經過日月的侵蝕,其顏色的光潔度必受影響。即使如鎏金的銅佛像,其外表雖金光閃閃,但其整體的顏色仍透著暗淡,而新的鎏金銅佛像雖然經過作舊處理,但其顏色在光線的反射下,折射回來的光線較刺眼。
工藝對比
無論在制坯還是澆鑄成型,受當時生產工藝的限制,都要經過嚴格的手工處理,在其面部表情、服飾上等都經過細致的雕塑技法處理,尤其是每件佛像的底座,幾乎都能找到人們的加工痕跡。而現代的仿制品,無論怎樣它都要或多或少地吸收一些現代的生產工藝,如多帶有銅鑄佛像上機制打磨的極有韻律的加工痕跡。
是否有拼接痕跡
現在多有以舊的殘件重新拼湊或在舊品上添款以增加其價值,對這些作品的辨偽需對佛教造像有一定理解,因為古時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須遵循嚴格的佛教制度和制作規程,從整體上研究還是能看出其中的不統一性。
還有一種以真品為母本翻模制作的,這一類作品粗看時頗有舊氣,但只要仔細辨別佛像的臉部、手足部和衣紋細節,還是能判斷其真偽的,仿品在這些部位的處理上往往比真品模糊或交代不清。
總之,當我們面對著一尊尊精美的佛像之時,不僅僅要欣賞他所代表的莊嚴、尊崇之美,如能再仔細地考證造像背后涉及的歷史、傳承、典故、工藝等多門類的學問,那么,收藏給你帶來的就不僅僅只是財富的增加,更多的則是精神世界的享受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