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還是畫家--美術館究竟該為誰服務
公眾還是畫家--美術館究竟該為誰服務
公眾還是畫家--美術館究竟該為誰服務
“服務對象錯位已經成為中國的美術館發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在9月2日舉行的“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特別論壇”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高云提出此觀點后立刻得到了與會的國內眾多美術館館長的認同。
此次“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由文化部主辦,于8月31日至9月2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出席這個論壇的有東盟十國以及中日韓三國的美術博物館的代表。與此同時,包括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等14家省市級美術館,以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美術館館長也參加了此次論壇。此次會議分館長論壇、學術論壇、特別論壇3部分,其中,特別論壇所討論的主要議題就是“21世紀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旨在討論和探索中國美術館發展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美術館服務于美術家、服務于上級機構、服務于館內職工、服務于收藏品。高云館長所提出的美術館“服務對象錯位”現象一直都貫穿于中國的美術館發展過程中。當觀眾走進美術館參觀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展覽都是一些并不知名的畫家個展,有的畫展甚至連美術館自己的工作人員都說“水平太差”,但是仍然走上了這個展示藝術的平臺,美術館成了單一承接美術作品展出的出租場地的場所。“美術館成了畫家的專場,展廳成了畫家作品的賣場,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相對比較活躍的地方這種情況更加明顯。”浙江省博物館館長胡小罕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是以美術家為中心還是以公眾為中心,這是當代美術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如果把藝術之塔分為3層的話,美術館應該位于中層,上層是培養畫家的畫院,下層是普通公眾。美術館身處其中的意義就在于它要拉下層,推中層至上層。也只有這樣,美術館才能實現作為藝術的載體和平臺的社會價值才能體現。”高云館長把美術館的功能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就指出,美術館的服務對象,一個是服務對象公眾,另一個服務對象是歷史。因此在選擇策劃展覽時,都應該為公眾和文化歷史負責,這樣我們才能夠組織起好的展覽,有好的東西提供給公眾,公眾才會去接受或者去欣賞、參與其中。
在論壇近尾聲時,文化部藝術司文學美術處處長安遠遠宣布,中國博物館協會已經正式接受全國美術館以團體成員的身份加入到協會中,成為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加入這個協會,意味著國內美術館有了國際認可的身份。同時,新成立的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將于明年成立美術館管理培訓中心,為今后全國美術館評估機制的建立打下基礎。今后,全國的美術館將有更多的機會合作,共同探討國內美術館的發展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