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百藝:夜光杯
民間百藝:夜光杯
民間百藝: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多么令人艷羨。這是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但西漢的東方朔早有記載,周穆王時,西胡(西域人)獻過“夜光常滿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海內十洲記》)。
世界上有沒有能發出可見光的玉石?據科學分析,夜光杯的材料,是一種含強磷光的石頭。如放在黑暗中,一般會反光,即光致發光;在紫外光條件下,能發出藍色熒光。玉石本身能發光,叫作“高能粒子發光”。
夜光杯的玉石材料,產自甘肅酒泉城南的祁連山。這種玉石,古時叫“噶巴石”。這種酒泉玉,大體分為黑水玉、五嶺玉、菌板玉等。采玉要在溽暑季節(山內終年積雪)。過去玉販子要雇用壯勞動力,攜帶食品衣物和防身用具,進入深山,選好礦苗,打開巖層,再用大量木柴燒火,燒紅石層后,用黑醋去澆,激出裂縫,再用木楔打進縫,以水浸泡,擴大裂縫,掙開石塊。有時秋進冬出,可用溪水倒進裂縫,利用水結冰、漲開石塊,取得玉料。所采玉料,難得盡如人意。如采玉后要就地整打,然后由采石工背出山,再用牦牛馱運到酒泉。加工夜光杯所用硬砂,要到玉門或山丹去置辦。
古老的夜光杯,平底似酒盅,清代才變成高腳杯。
雖然“葡萄美酒夜光杯”詩句吟唱千古,但到清末民初,酒泉才有十幾家夜光杯作坊,工匠不過百余人。到1981年,一年的產量不過25000只。所以夜光杯頗為名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