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萬人蜂擁至和田 “昆侖美玉”將竭
近20萬人蜂擁至和田 “昆侖美玉”將竭
近20萬人蜂擁至和田 “昆侖美玉”將竭
莽莽昆侖消融的冰雪水,一路夾帶著昆侖玉,由南向北,奔涌而下,匯成玉龍喀什河,流經地勢平緩的和田綠洲時,沉淀“美玉”無數。四千年綿延不斷的采玉歷史,使這條河成為當地人心中流淌著財富的白玉河。如今,一路飆升的玉價和一夜暴富的傳說日盛,引得每年近20萬人蜂擁而至白玉河,“掘地三尺”欲將億萬年沉積在河床內的“昆侖美玉”掏盡。
受傷的白玉河
8月的和田依舊沙塵浮天。在白玉河古老的河床中,挖掘機翻起的沙土遮天蔽日。洛浦縣布亞鄉一位多年從事玉石挖掘買賣的老板阿布都黑力力·坎貝爾說,目前,大約有8萬人正在古河床上挖玉,各種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設備達近千臺,一些人似乎已經把挖玉作為自己的職業了。“2002年和2003年,玉石價格猛漲的時候,河床上曾經有三千多臺挖掘機呢!”
白玉河古老的河道溝壕縱橫,猶如一座巨大的建筑工地,在距離地表五六米深的沙土下面,歷經億萬年積累起來的厚達3米至10米左右的古河床卵石層,早已被翻了一個底朝天,翻檢過的卵石堆,沿著奔涌的河水一直延伸到望不到邊的盡頭,除了機器的轟鳴和揀玉人的身影,這里幾乎看不見一絲其他生命的跡象。沿河而居的洛浦縣布亞鄉村民努兒買買提告訴記者:“現在,挖玉的人已經開始挖河谷兩邊的山了,這個地方全毀了!”
逐夢的采玉人
在和田玉演繹的所謂“撿玉暴富故事”的誘惑下,新疆各地及河南、甘肅等地的采玉人蜂擁而至玉龍喀什河。
阿布都黑力力·坎貝爾就是所謂“撿玉暴富故事”中的某一位主角兒。2000年,阿布都黑力力在距離玉龍喀什河大橋10公里處撿到一塊重達28公斤的帶棗紅皮的羊脂玉,并很快以55萬元出手。為了能有更大的發現,賺到更多的錢,阿布都黑力力也和當地其他玉石老板一樣開始大規模挖玉,他以每畝6000元買了10畝河床地,雇了70多人、租了兩臺挖掘機,日夜不停地在河床上挖掘,“已經把上萬年前,沉積下來的卵石都挖出來了,但玉石則越來越少……”
阿布都黑力力已準備買一百畝土地去種核桃、養牛羊了。“我們其實是在賭博,你標中的地段恰好潛藏籽料,就可以收回成本賺錢,否則就是虧損,甚至血本無歸。”
和田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吐爾遜巴克說,人多玉少的情況幾年前就出現了,“2004年以前,有30%的人發了,有60%的人賠了;直至去年以來,已經有80%多的人都賠了。”
尷尬的禁采令
歷史上的白玉河幾經改道,有的故道現在是農田,在耕地嚴重匱乏的和田,那里是不準挖掘的。可是,目前河道兩側的古河床,已經被無節制采挖,水土流水,生態植被也遭到嚴重損毀。
阿和公路項目辦負責人李立新說,玉石采挖已導致嚴重水土流失,河水夾沙量劇增,河床抬高,寬淺的河道擺幅增大,給新疆第二條沙漠公路的修建,以及抗洪都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和田地區國土管理部門曾廢止開采證,并采取拍賣河床地的方式,試圖抬高采挖玉石的門檻,以每畝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價格進行拍賣。據了解,從2002年至今,玉龍喀什河沿岸1000多畝河床地的開采權已被拍賣。但從實地調查情況看,白玉河上采玉的人并未減少,河床地卻已告罄。和田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吐遜巴克說:“現在,玉龍喀什河沿岸能賣的土地,已經沒有了……”
滿目瘡痍的玉龍喀什河,引起了在烏魯木齊參加第二屆中國和田玉研討會文化學術研討會的眾多專家的憂慮。“應當限制大型機械采挖,承包土地開采的作法也應當盡快禁止。”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副主任王時麒教授說:“這種耗盡資源式的掠奪性開采如果再不禁止,億萬年沉積玉龍喀什河的籽玉,將被掏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