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失蹤名畫現“復活”曙光
達.芬奇失蹤名畫現“復活”曙光
達.芬奇失蹤名畫現“復活”曙光
已失蹤了400余年。繼科學家證實該畫確實藏在佛羅倫薩市政廳墻壁里面之后,現在意大利新政府又給予強大的支持,成立特別委員會來挖掘。同時,英國維多利亞與阿伯特博物館,也將在本月展出包括《安吉亞里之戰》素描草圖在內的達·芬奇作品。
被后人掩蓋了400余年
《安吉亞里之戰》被藝術界認為是達·芬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503年,達·芬奇受命在佛羅倫薩市政會議廳,也就是現在的五百人大廳中創作壁畫《安吉亞里之戰》,畫作內容是佛羅倫薩戰勝米蘭之役。這幅畫因為對戰爭中人性暴力的描寫而獲美譽。
本次英國達·芬奇展覽的策展人,牛津大學的馬丁·凱普教授這樣評價這幅經典之作:“《蒙娜麗莎》改寫了肖像,《最后的晚餐》改寫了傳統敘述,《安吉亞里之戰》則改寫了暴力運動的描繪。”后人普遍把《安吉亞里之戰》中充滿憤怒的感情認為是戰爭“最野蠻瘋狂的表現”。
可惜的是,16世紀60年代,文藝復興藝術史家瓦薩里受命重新裝飾市政大廳,人們認為,他把達·芬奇尚未完成的《安吉亞里之戰》全部抹白了再蓋上新畫《卡辛那之戰》。
“密碼”科學家有望解救原畫
神秘的《安吉亞里之戰》在去年6月的時候出現了展露的曙光。藝術史學家塞拉西尼利用高科技手段,證實了在《卡辛那之戰》的一行字跡“尋找,你就會發現”背后,有一個空穴,里面有一個可能長達1英尺的空間,他認為,其中隱藏著《安吉亞里之戰》。
并且,他認為瓦薩里是故意留出空隙以保護后者的。這個發現引起了世界轟動。
55歲的塞拉西尼在1977年成立公司專門從事文化遺產的鑒定分析工作,他曾利用紅外線攝影與影像重合的技術,成功發現了達·芬奇《博士來拜》的原樣。因為他動用了高科技的手段,他本人甚至成為暢銷書《達·芬奇密碼》中惟一的真實角色。
但是,當他同樣在佛羅倫薩利用雷達和X光等儀器探測《安吉亞里之戰》的時候,卻在申請實地勘驗上遇到了困難,當地市政府因為擔心瓦薩里的畫會被毀而拒絕其繼續探索。幸好,現在意大利更換了政府班子,文化部長盧泰利表示將迅速成立特別委員會來解決問題。
上周,塞拉西尼表示,“下一步該做的就是如何在不損害外面畫的情況下,用新的儀器激發達·芬奇畫的顏料。沒有人有理由不讓我們繼續做下去。我們正試圖尋找文藝復興的杰作,我想這不是一個小問題。”(金煜)
■畫后的故事
達·芬奇VS米開朗基羅
《安吉亞里之戰》之所以出名,還因為它背后有一段互相仇視的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的“大師之戰”。
16世紀初,列奧那多·達·芬奇受聘在市政廳繪制《安吉亞里之戰》,不久,比他小很多歲的米開朗基羅接到了在同一堵墻上繪制《卡辛那之戰》的任務。給兩人任務的同是佛羅倫薩共和國終身執政官索德里尼。
瓦薩里認為,米開朗基羅是受聘來“與列奧那多比賽”的。競爭帶來了偏執和憎恨。米開朗基羅看不起達·芬奇,而達·芬奇也在自己的筆記本里對米開朗基羅畫作的“笨拙”水平進行了攻擊。
兩人刻意保留了不同:米開朗基羅的構圖集中在亞諾河中裸體的士兵洗澡的場面,而達·芬奇則把重心放在騎士之間的劇烈打斗,肢體相交的馬成為了畫面主體。
不過,對兩位大師惡作劇般的命令卻在事件前突然停止。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派往羅馬為教皇制作陵墓,他的《卡辛那之戰》止步于草圖階段。而達·芬奇新的繪畫技術也遭到了失敗。他的壁畫因為加入了蠟以及火盆太干而剝落了。畫還未完成,他就被派往米蘭,從此留下遺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