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藝術家 Name:DieterJung 迪耶特•榮格
國家 Country:德國 Germany
作品名 Title:領航員 Navigator
材質 Material:超硬不銹鋼 電鍍鋁及全息圖Extra hardened stainless steel, anodized
aluminium with implemented holograms.
尺寸 Size:236cm X 236 cm Diam
創(chuàng)作年代 Year:2006
“導航者”-2006,Dieter Jung
作品材料采用超硬度的鋼鐵和有雷射圖像附著與表面的氧化鋁制成。作品的高度可以根據再露天
陽臺所處的最佳位置做調整。實際尺寸:236厘米 x 236厘米
DIETER JUNG
1941年生于德國巴特維爾東根
職業(yè)生涯:
1975年:在巴西薩爾瓦多巴伊亞聯邦大學做客座教授;1977年:在紐約全息攝影術大學學習全息攝
影;1977-82年:和唐納德•懷特合作(貝爾實驗室);1982-86年:在紐約與喬迪•彭斯合作;1989年
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巴黎索邦大學做客座演講;佛羅里達美聯大學人文教授;1990至今:科
隆媒體藝術學院創(chuàng)意攝影與光藝術教授;1990-1991年:媒體藝術學院創(chuàng)辦委員會成員;1992-1996:
卡爾斯魯厄媒體藝術中心理事會成員;1996年:指導在柏林藝術學院舉辦的名為“全息網絡:藝術—
科學—技術”的國際會議;1997-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藝術—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成員;1998年:
全息運動的發(fā)展, 全息運動 XYZ 和 Transoptical 運動物; 2002年:研究交互式激光裝置ORACULUM;
光裝置Strings,Light in Flight and Loops
1970年以來在歐洲、美國、南美和亞洲舉辦了無數的講座、工作場和展覽。現在他在德國的柏林和科
隆居住與工作。
>Selections:
所獲獎勵:1965-66年:獲法國巴黎藝術學校獎學金。1967年德國國家人民基金會;1968-69獲德
國交流獎學金;1977年:在美國彼得堡/新罕布什爾的“麥克道爾營”擔任駐營藝術家;1987年:在紐
約薩拉托加的“亞多”擔任駐營藝術家;被準予加入紐約Cabin Greek 中心的工作和環(huán)境研究項目;
1983年:在紐約全息攝影術博物館擔任駐館藝術家;1985- 86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尖峰視覺研究中心
擔任研究員;被準予加入麻省理工學院藝術理事會;1988年和2003年獲得美國Shearwater 基金會獎
勵。
所辦個展:1974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現代藝術館;圣保羅藝術館;1975年:柏林Haus am Waldsee;
1977年:委內瑞拉加拉加斯洪堡文化協(xié)會;1979年紐約Pointdexter畫廊;1981年:巴黎蓬皮杜中心La
Revue parlée de Blaise Gautier Écriture Holographique;1982年:紐約歌德故居;1983年:日
本東京Hara當代藝術館;1984年:香港藝術中心;巴西圣保羅藝術館;1985年:芬蘭赫爾辛基Kluuvin
畫廊;加拿大魁北克博物館;紐約全息攝影藝術館;1986年: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先鋒視覺研究
中心;1987年:波多黎各圣胡安Marrozini畫廊;1988年:巴黎藝術中心;1990年:埃及開羅扎馬萊克
藝術中心;1991年:柏林藝術館;1992年:烏爾姆美術館;馬德里歌德研究所;巴黎盧森堡宮;1993
年:巴西薩爾瓦多Escola das Belas Artes;1998年:杜塞爾多夫Schoeller畫廊;1999年:科隆大
教堂;2002年:斯拉沃尼亞馬里博爾Kibela Gallery畫廊;2003年:維爾茨堡Kulturspeicher美術
館;臺灣昆山大學;2004年: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館;2005年:中國廣東汕頭大學;臺北藝術館。
所辦聯展:1968年:柏林新聞學校,Motte畫廊,日內瓦/米蘭/巴黎;1969年:紐約攝影學校;1971
年:巴登-巴登藝術館;1974年:哥倫比亞圣地亞哥畫廊;1976年:蒙特卡洛摩納哥國家博物館;1977
年:紐約Denise René畫廊;世貿中心紐約前衛(wèi)藝術節(jié);1979年:紐約全息攝影博物館;柏林新柏林藝
術;1981年:中國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1983年:倫敦科學博物館,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1985年:
印度孟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華盛頓國家地理社會探索大廳;漢堡藝術館,葡萄牙里斯本Calouste
Gulbenkian基金會;1986年:丹麥哥本哈根Charlottenborg博物館,加拿大蒙大拿當代藝術中心,中
國北京電信研究中心,挪威奧斯陸詩歌會;1987年:意大利佛羅倫薩攝影博物館;美國新澤西州莫里
斯鎮(zhèn)莫里斯博物館;加拿大渥太華與蒙大拿國家科學博物館;1988年:紐約猶太大學博物館,落杉磯
科學博物館;1990年:杜塞爾多夫藝術館;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Fundaciô Joan Mirô博物館;
1993年東京Daimaru博物館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1996年:柏林藝術學院;柏林包豪斯建筑;1997年:
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9年:意大利威尼斯當代藝術畫廊;丹麥哥本哈根Charlottenborg博物
館;2000年:俄羅斯圣彼得堡Manege;荷蘭鹿特丹V2;2001年:希臘特爾斐和伊卡里亞島天空藝術;
澳大利亞悉尼帕丁頓藝術學院;2005年:中國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兩個亞洲-兩個歐洲”,巴黎蓬
皮杜中心Enseigner /Produire: Exposition Enquête;2006年:卡爾斯魯厄當代藝術館;上海多倫
現代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德國瓦爾登布赫里特博物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