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鎏金佛像估價6000萬
明永樂鎏金佛像估價6000萬
明永樂鎏金佛像估價6000萬
時間:2006-09-05 17:17: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市場
>明永樂鎏金佛像估價6000萬
 |
夏日的火熱尚未退去,藝術拍賣的秋季預告已開始涌現,今年蘇富比將于十月初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推出三個項目二百一十多件藝術品,估價總值達五億港元,是該拍賣行歷來最高總估價的拍賣會。
佛像藏經文更珍貴
其中一個環節“佛華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銅佛收藏專拍”,推出十五件由英國著名古董商兼收藏家斯比爾曼(Speelman)提供的明永樂及宣德年間御鑄鎏金銅像及法器,估價總值是一億三千萬元。蘇富比中國藝術部主管仇國仕昨日向新聞界介紹這批鎏金像時表示,永樂時期的鎏金佛像制作是明代最為興盛,水平也最高,永樂皇帝贈送給西藏的喇嘛及廟宇,都會下令制造佛教鎏金造像。
十五件銅佛中,估價最高的是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估價為六千萬元至八千萬元,仇國仕說,該坐像堪稱是同期最大型的鎏金佛像,類似的一座現藏于大英博物館,比這座矮十厘米。整個坐像分蓮座、佛像及背光三個部分,佛像下可打開,內藏五十二卷藏文手抄經文卷軸,如《四天王咒》、《普門陀羅咒》等,用以加強佛的威力,原來許多佛像的身后、底座都可打開,內藏經文。佛像的眼、唇部分點上彩漆,相信是開光時點上的。仇國仕補充說,收藏家是猶太人,對佛像的收藏是藝術上的欣賞,近年歐洲亦興起收藏佛教造像的潮流,并非純為宗教上的追求。
鎏金銅像即是以銅胎通過鑄蠟、制模、塑形等工序制造出銅像,再于外層鍍上純金。
牛頭金剛像征服死神
一對明宣德“鎏金銅金剛舞菩薩立像”,估價二千萬元至三千萬元。仇國仕表示,這對立像尺寸較細,因為宣德時期制作的鎏金造象是宮廷內擺放居多,較少贈送給僧侶或廟宇,而這對立像則是唯一的一對,市面沒有類似的鎏金佛像。相對于優美的“鎏金銅金剛舞菩薩立像”,明永樂“鎏金銅大威德金剛像”看起來則有點嚇人,這尊牛頭形象的金剛像,估價在一千八百萬元至二千五百萬元之間,代表摧毀人們內心的魔障與引誘,以十六足踩踏排成四列的匍匐動物,周圍則是印度眾神,全身又有九頭環繞,表示該金剛象是死神的征服者。
一尊小巧精雅的明永樂“鎏金銅彌勒佛像”,模仿公元四世紀末至五世紀初早期佛教造像風格,其特色是衣服如波浪般流動飄逸,結合犍陀羅及古印度風格,姿勢亦是受早期佛教造像影響。其它鎏金拍賣品還有用作對抗敵魔的明永樂“鎏金銅金剛橛”(估價三百萬元至四百萬元之間)及象征智能、修行結合的“樂勝金剛”等。
另一環節是“明粹典傳──明代御制瓷器工藝品專拍”,其中較受矚目的是明成化“青花纏枝黃蜀葵紋宮盌”,估價是三千萬元至四千萬元之間。仇國仕說,現有記錄中,共有五件類似的盌,其中只有兩件是私人收藏,明青花的特色是淡雅、潔白、色清而質薄。另一件明永樂“青花垂肩如意折枝花果紋蓋罐”,估價二千五百萬元至三千萬元之間。這件罐于歐洲一個貴族的古堡內被發現,其珍貴處是還保存了罐蓋,通常同類的都沒有了蓋子,唯一另一件有蓋的是于一九六七年于拍賣中出現,現被收藏于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而在加拿大一間博物館內收藏的同類罐,是沒有蓋的。
蘇富比拍賣會將于十月七日至八日在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展廳2B舉行,預展則于十月四日至六日在同一地點舉行,蘇富比于各地舉行巡展,九月六日、七日在北京,九月九日、十日在上海、九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在臺北,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在東京,查詢可電二五二四八一二一。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