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張江”大型藝術活動即將開幕
“現場張江”大型藝術活動即將開幕
“現場張江”大型藝術活動即將開幕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學理背景
1.城市進行式
“進行式”是語法中一種動詞的狀態,表明事情現在、過去或未來“正在”發生。“城市”與“進行式”的結合,特指本次活動所針對的操作對象不僅僅是中國的城市問題,同時也是正在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的社會、經濟在城市空間組織中的動態性的變化。
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國城市的區域性發展正處在這樣一個動態性的變化進程中。這種變化所導致的結果是,城市狀態的任意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由此而來的中國當代城市化建設與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它已經大大超越了既定和已有的城市規劃和發展的理念、框架和模型,而成為了全球矚目的時代熱點。它不僅僅在實踐的領域內得以直接地呈現,同時也將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進程的理論建構起到推動性的評判作用。
2.現場張江
“現場”從詞意上有兩種解釋。其一為“發生事件的場所及當時的狀況”;其二為“直接從事生產、工作、試驗的場所”。因此我們可以將“現場”具體理解為:它描述了“事件與空間的關系”,即在特定的場所中,激發對將要發生的事件的預先設定和構建;同時也表達了藝術活動和實踐與空間的關系,即如何將當代意義上的創新活動直接地導入社會和城市空間以及公共領域。“現場”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它可以承載豐富、多元、關聯和創新的文化活動。“現場”也將重新定義為兩組概念:“第一現場”和“第二現場”、“實在現場”和“虛擬現場”。“第一現場”是活動實施的“實在現場”或“具體場所”,“第二現場”是記錄活動實況(第一現場)的文本,文本則具有公眾傳播、公眾認知、公眾解讀的功效。虛擬現場是激發活動的網絡平臺。
產業園區是以產業經濟培育和發展為運轉核心的區域發展的主題化模式,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初期,它是一種最常使用和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缺乏真正具有城市屬性的空間組織特征,這種趨向于表面化的、物質建設的城市概念的核心內容,將難以呈現出真正和諧發展的狀態。本次活動將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具體分析為基礎,就普遍意義上的產業園區的形成過程,以及現狀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為內容,確定一套針對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命題,更為具體的研究和操作結合的方法論。尋找到各方面資源的合理配置,得以突破這個臨界點。
3.進行式+現場
一個特定的城市個案不僅需要城市的理論創新,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理論的研究轉化為具體實踐的創新模式。“進行式”和“現場”的結合,將以連貫的視點和操作模式,促進了各個學科相互之間的自由滑動。本次活動將聯結城市的研究和城市建設的實踐,同時也聯結了當代文化和藝術的觀念創新與城市的調研和建設。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實施方案
第一階段:現場調查與文本梳理
時間:4月下旬——6月下旬
內容:
1.組織調研小組對張江地區的社會經濟資源進行全面調查,重新梳理張江地區的人文、地理、居住、環境、空間等,并以文本方式構成“現場張江”整體計劃的文獻部分,從方法論意義上確定“現場張江”的觀念形態。(已完成)
2.舉行媒體發布會,活動正式啟動。邀請參展藝術家達到張江,與策展小組進行首次交流,明確活動觀念,并初步考察現場。(已完成)
第二階段:藝術家現場考察與方案提出
時間:6月下旬——8月上旬
藝術家通過反復現場考察張江,初步提交個體方案,并與策劃小組反復討論,最終確定可實施方案。張江作為高科技園區以及特定的區域和空間屬性,在現場與以不同學科作為背景的藝術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師產生不同維度的關聯,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作品形態。(已完成)
第三階段:現場實施與呈現
時間:9月上旬——10月上旬
活動開幕。通過媒體互動共時性的連接,城市與科技園以不同的方式,將已完成時與進行時、空間時態與展示形態并置的現場,分別以時間與空間互相關連的方式共同呈現。
空間形態:以外灘三號滬申畫廊為“城市完成時現場”,并通過藝術家互動作品及媒體與張江“進行時現場”連接。
時間形態:以非線性敘事的方法,使張江的“進行時現場”既提供給公眾一個完整的過程狀態,同時從觀念上又創造了新的藝術呈現方式,探索了藝術與城市及公眾之間可能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態。(進行中)
- 組織構架
主辦單位: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單位:
北京當代視覺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張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上海外灘三號滬申畫廊
組織委員會:
主 任:張學兵
副 主 任:尚玉英
執行主任:陸方舟
秘 書 長:袁力強
副秘書長:周克勇
首席觀察員:許江
專家委員會:李旭、伍江、吳越
首席策展人:范迪安
首席運營官:周偉
藝術總監:翁菱
策展人:陳浩揚、湯靜
調研策劃:王家浩
制作總監:陳堯元、蔡宏碩
藝術家:陳底里、何岸、洪強(香港)、梁美萍(女、香港)、劉珩(女)、劉家琨、馬清運、宋濤、隋建國、田園、汪建偉、王暉、王惠民(臺灣)、王琦、吳方洲(澳門)、吳衛鳴(澳門)、吳朝暉、徐坦、徐震、楊守廉、楊振中、余加(女)、展望、張興杰(臺灣)、鄭國谷、周維崇(臺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