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怪相: 綁個“洋館”抬身價
畫壇怪相: 綁個“洋館”抬身價
畫壇怪相: 綁個“洋館”抬身價
中國一個青年畫家的作品被盧浮宮“收藏”的鬧劇,近日終于令人啼笑皆非地落幕了。上海《新民晚報》載文指出,做這種“拉洋大旗做虎皮”事情的人,可不止一個,這是中國畫壇當今的一種怪相。
據報道,這個畫家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的水墨畫《八駿圖》被法國盧浮宮收藏。某報駐法記者也被他的宣傳聲勢打動,準備以此事為契機寫一寫中西藝術交流。不料,在采訪盧浮宮有關工作人員時才真相大白。原來,盧浮宮只收藏1848年之前的西方和伊斯蘭藝術品,從未收藏過這個中國畫家的作品。當初那個畫家要把作品贈送盧浮宮,遭到婉拒后,又執意要將作品作為私人禮品贈送給盧浮宮館長,有關工作人員只得代外出的館長收下。
其實,國內藝術家中喜歡沾盧浮宮之光者并非僅此一人。曾有報道:宜興某紫砂大師的作品即將被盧浮宮收藏,某畫家以進軍盧浮宮為目標進行《紅樓夢》系列油畫創作……
拉洋大旗作虎皮,已成某些藝術家自抬身價的套路。宣稱被國外著名博物館收藏,這還算是比較“專業”的,更為“大眾化”的是宣稱自己的作品被外國元首收藏。記者曾見某畫家出示的宣傳資料中羅列著一長串各國元首的名字——他們都“收藏”了他的畫,而且還有一些元首的回信為證。據知情人透露,這個畫家的做法是,向幾乎所有國家元首寄贈自己的作品。有的元首辦公室會禮貌地以元首之名回信表示感謝,但并不能說明這個畫家的藝術造詣和成就。在有些國家,即使是幼兒園小朋友將自己的畫寄給元首,也會收到類似的回信。
就像一些走江湖賣狗皮膏藥者喜歡張掛錦旗和感謝信,在有些畫家的畫冊和畫展上,最為顯眼的不是他們的作品,而是他們和領導的合影,以及名家的題詞。記者曾在某畫家的畫冊上看到一張照片,是某國畫大師在觀看他出示的畫作,照片下面還特意寫有“說明”:大師看后連連稱“好”。據悉,其實大師與這名畫家素昧平生,只是在出席某個活動時被他攔下,要求給他的畫“提提意見”。這樣氛圍下,大師也只得以“好好”敷衍,不料竟被“物盡其用”了。
近年來,中南海、釣魚臺、人民大會堂都成了一些畫家非常樂意攀附的“概念”。因此,時常可見一些報道,稱某畫家在某大會堂舉辦畫冊首發儀式,為某國賓館創作巨作,由某機構收藏了作品。一位美術界的資深人士稱,新中國成立之初,不少著名畫家曾為人民大會堂、釣魚臺等創作過許多名聞遐邇的不朽之作。但如今不一樣,一些國賓館都對外開放了,收藏和布置書畫作品的標準已不可同日而語。更有一些急于出名的畫家紛紛拉起山頭,大大小小的畫院、協會如雨后春筍,院長、主席等頭銜在畫壇滿天飛。甚至出現千方百計買“官”買“獎”的現象。
前面所述那些江湖招數,真正在畫壇有地位的名家都不屑一顧。如今,畫壇上最“上層次”的江湖招數是,在拍賣會上制造虛假的成交高價紀錄。不管這些江湖招數如何花樣百出,其目的無非是想博得畫壇的名聲地位,好讓外行的買家中招而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