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業無序游戲市場面臨考驗
拍賣業無序游戲市場面臨考驗
拍賣業無序游戲市場面臨考驗
近日,一家拍賣公司推出的“無條件退貨”政策在拍賣界引起了不小震動。該政策規定,拍賣結束后一個月之內,買家可以無條件退回所拍得的原物,不需出示任何專業機構或專家鑒定其為贗品的證明。推行這樣一種為顧客退貨提供方便的政策,對拍賣公司的鑒定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既要在接收送拍品時嚴格把關,盡量少收不收贗品,降低退貨率,更要在接受退貨時擦亮眼睛,防止“出去時是真品,回來時是贗品”這種會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的情況發生。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推出這項政策的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其他公司相比,規模不算大,成立時間不算長,資金實力也不算最強,這樣一個公司何以敢為人先,率先推行這種會給拍賣市場帶來變革的政策?經了解,中拍國際的董事長魯智勇是個法學博士,前不久還參與了《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大概正是由于法律界和拍賣界的雙重工作經歷,使他對拍賣行業現狀的認識與眾不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魯智勇,請他談談對拍賣行業現狀和發展道路的看法。
公司過多、贗品充斥、價格偏低,“繁榮”掩蓋混亂
拍賣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拍賣會上熱鬧非凡,賣家和買家都興致勃勃,流入拍賣市場的文物越來越多……表面上看,我國的拍賣市場目前相當繁榮。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非正常的“過度”繁榮。魯智勇介紹說,國外的拍賣市場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因為藝術品原本就是稀缺的。而國內卻是買方市場,藝術品上百件地拍,大公司開一次拍賣會投拍的書畫可以達到上千張,致使藝術品的稀缺性根本無從體現。拍賣公司的數量近年來也不斷上升,單北京一地,就從2003年的二十來家,上升到眼下近七十家了。
目前各拍賣公司間處于一種“無序競爭”狀態,違法或不規范經營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公司把所拍藏品的價格肆意炒高;有些公司互相拆臺,互放冷槍(在其他拍賣公司的買家面前詆毀某件東西,等等);有些公司對送拍的賣家玩花樣,把送拍的東西貶得一錢不值,等到賣家失去信心后再以低價買進,然后高價投放到拍賣市場上去……
贗品充斥和拍品價格偏低也是當今拍賣市場的大問題。有很多自己并不太懂文物鑒定的收藏者從拍賣公司買了不少東西,認為只要是從大拍賣公司買的,就不會是贗品。但實際情況往往令人失望。另外,與國外相比,國內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一直偏低,一些珍貴文物無法拍出應有的價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