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沒有真正的畫廊------訪阿拉里奧畫廊藝術總監尹在甲
中國目前沒有真正的畫廊------訪阿拉里奧畫廊藝術總監尹在甲
中國目前沒有真正的畫廊------訪阿拉里奧畫廊藝術總監尹在甲
2005年末,號稱"世界最大"的韓國阿拉里奧(ARARIO)畫廊正式進軍北京,開業展上不僅展出了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7位藝術家------方力均、岳敏君、張曉剛、王廣義、隋建國、曾浩和劉建華的作品,還展覽了包括德國、韓國以及印度共24位藝術家的作品,成為2005年震動藝術界的大事件之一。人們給予極大關注,其原因不僅僅在于畫廊的宏大規模,而是其進駐中國所表現出來的極大野心:其一,將中國當代藝術巨頭收入門下,一直不肯透露簽約的代價引得圈內人浮想聯翩;其二,其國際背景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給中國的畫廊業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
畫廊于1989年設立,今年54歲的金昌一(CiKim)是這家畫廊的創建者,以"現代美術的大收藏家"的聲譽聞名于世界藝術界,他名下的企業還有高速汽車站、百貨公司、多功能電影院等實業,為其藝術品收藏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作為畫廊的法人代表和藝術總監,尹在甲在韓國學的是藝術學,1994年來到中國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2000年至2001年去了印度,之后又在歐洲呆了兩年。這樣的經歷讓他在對亞洲藝術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又能體會到歐洲與亞洲文化之間的差異。他1997年在漢城做的獨立空間"loop",如今已經是亞洲最著名的非營利藝術機構之一。這種知識背景和經驗,與阿拉里奧的"國際化"要求十分契合。
據尹在甲透露,阿拉里奧已經和王廣義、隋建國、曾浩和劉建華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任何機構和個人購買他們今后創作的作品,或者邀請他們參加展覽都必須獲得畫廊的認可。同時,還將于2007年和方力均、岳敏君、張曉剛等3位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簽約,"因為這3位藝術家目前和其他一些畫廊或機構有協議在身,需要到2007年才能解除。他們希望撇清這些關系后,再和我們簽約"。
在尹在甲看來,真正對藝術家負責的畫廊應該把對藝術家的推廣放在第一位,賺錢應該在其次。他們一方面與國際上最具實力的畫廊、美術館如德國的MichaelWerner畫廊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將代理藝術家的作品送去舉辦展覽,力爭成為藝術家們的"MotherGallery"(母親畫廊),幫助他們樹立學術聲譽。一旦進入阿拉里奧,就意味著已經進入世界一級畫廊系統,進入了世界級收藏家、美術館的視野。與眾不同的是,他們還會適當控制藝術家們的產量。另一方面,他們大量購買代理藝術家們的作品,像曾浩、王廣義等人一下子就買了每人二十多件精品,還從各大國際拍賣會上購買。這與國內一些單純買畫賣畫的畫廊形成鮮明對比。他們代理的韓國年輕藝術家每個月還可以得到3000美元的生活和辦公費。
為此,尹在甲說:"中國目前沒有真正的畫廊"。他認為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存在很多問題,一些畫廊的短視以及二級市場的非正常發展是"非常危險的局面"。尹在甲還出人意料地透露:"我們畫廊目前并不在中國本地進行藝術品的買賣"。他細數了藝術品交易的納稅額:除去藝術家的個人所得稅與畫廊需要交納的營業稅,如果藝術品交易涉及國外還要交納貿易稅,再除去房租和日常辦公的消耗,畫廊幾乎所剩無幾。而且中國對外來畫廊所征收的稅額是35%,他認為這個數字顯然有些過高。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要想得到真正的發展,首先需要經驗的積累,建立緊密合作的世界畫廊網絡,同時還需要策展人的眼光、資金,更重要的是文化發展的大環境,還有中國政府對當代藝術的支持。"尹在甲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