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藝拍曲調平緩 藝術品價格局部調整
今秋藝拍曲調平緩 藝術品價格局部調整
今秋藝拍曲調平緩 藝術品價格局部調整
從9月開始,經過了“歇夏期”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將逐漸開始活躍起來,嘉德、翰海、榮寶等大拍賣公司都將紛紛舉辦中小型拍賣會,一些拍賣市場的新兵則將其秋季拍賣會提前至9月,而這一切都是為即將于10月和11月大規模舉槌的秋季拍賣預先熱身。在經歷了今春拍賣的“平穩”甚至有些冷清后,今年秋季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將走向何方?會呈現出哪些特點?哪一種拍品最值得關注?諸如此類的問題,無疑是目前業內討論的焦點。
應當說,從2003年春季開始,藝術品拍賣掀起了一輪前所未有的狂潮,為了更準確地探析藝術品市場在今秋的發展趨勢,回顧從2003年至今春藝術品市場呈現出來的特點對于前景的預測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中國漸成藝術品消費國
自2001年以來的5年多時間里,藝術品拍賣規模出現了遞增式的放大,2005年春季達到頂峰。國內藝術品拍賣企業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里拍賣總成交額達到了229.6億元,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第一,拍賣機構數量急劇增加,拍賣成交額快速遞增,5年中翻了20倍。拍賣機構從1996年進行試點時的6家達到2005年末的190余家,遍及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老牌拍賣機構成為藝術品拍賣的領軍企業。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03年到2005年國內藝術品拍賣的基本情況是:2003年全國藝術品成交額為35億元;2004年為59.90億元,2005年達134.08億元。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書畫、瓷器和油畫三類藝術品近3年來平均每年占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的91.6%,已經成為藝術品投資者的主要品種。
第二,以44家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2005年拍賣成交額達91.6億元的驕人業績,北京被視為繼香港之后的第二個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重鎮。
第三,以企業為主的投資型買方群體逐漸成長,成為海內外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重要買家群體。近幾年來,各國拍賣行拍賣的亞洲藝術品中,有70%是中國藝術品,而幾年前卻是日本藝術品占了70%。以企業家、收藏家為主的群體在購買藝術品的經濟實力上呈上升勢頭,改變了以往以境外收藏家為主的局面。另外,故宮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大連萬達集團、北京保利集團等機構和企業在市場上也是大量收購藝術品,客觀上推進了中國藝術品價格的大幅走高。
第四,藝術品回流的數量日趨增多。據了解,目前國內10余家著名藝術品拍賣企業中,海外回流的藝術品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回流藝術品成交額占全部拍品成交額的60%。其中,拍賣成交價最高的為中國書畫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成交率保持在90%以上。藝術品價格的“回歸”,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海外藝術品的“回流”,從根本上徹底改寫了100多年來中國藝術品外流的歷史。
有關專家分析,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快速發展,使中國正在從一個藝術品輸出國轉變成藝術品消費國。
今秋仍會呈現平穩發展態勢
“平穩”,在談到今年藝術品市場的總體狀況時,不少行家都有此感慨。“平穩”二字是相對于從2003年至2005年春季的“瘋漲”而言的。尤其是一向被視為藝術品市場最“重頭”的中國近現代書畫,在今春拍賣的表現多少有點不盡如人意。但,有漲就有跌,這是任何市場的發展規律,藝術品拍賣市場也不例外。縱觀國際、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前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進入第二個發展高潮之后的平穩發展期。
雖然,今春拍賣顯現出了在平淡中調整的趨向,但由于社會各界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仍然普遍看好,藝術品市場仍然。根據2004年和2005年的趨勢來看,藝術品拍賣得到的關注度在繼續加大,參與人群也在不斷增多。
此外,加上社會對藝術教育的日益重視、相關傳媒業的快速發展等等,這些都對文物藝術品市場產生了極為良性的外部影響。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今秋仍然會是平穩發展的整體態勢,藝術品價格將會出現局部調整的可能性。但通過調整,部分藝術品的價位會得到合理地重估,買家也會在選擇上更為謹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