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為何950年屹立不倒
應縣木塔為何950年屹立不倒
應縣木塔為何950年屹立不倒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全木結構佛塔。今年9月5日,是應縣木塔建成950周年。歷經近千年的風雨雷電和多次地震、戰火,為何一個木結構建筑至今巍然屹立?
應縣木塔建成于遼代清寧二年,即公元1056年。公元13世紀以后,也就是元代以后,應縣及附近地區曾發生過十余次較強的地震,其中六級以上就有三次,當地居民多次發生房毀人亡的悲劇,而木塔安然無恙。抗日戰爭和國內戰爭時期,應縣木塔曾幾次遭到炮火襲擊,卻依然巍峨。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可明和江歡成認為,保證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從結構力學的理論上來看,木塔的結構非常科學合理,卯榫咬合,剛柔相濟,這種剛柔結合的特點有著巨大的耗能作用,這種耗能減震作用的設計,簡直超過現代建筑學的科技水平。
應縣木塔的基礎非常堅實,這是其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1993年,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礦部華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隊等十幾個科研部門,曾對木塔塔院院及周圍地質狀況進行詳盡勘察,發現木塔基土主要由黏土及砂類組成,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好,其承載力遠大于木塔賦予的荷載。所以,直到現在,人們仍然不必擔心木塔會有因“底虛”而傾倒的可能。
此外,由于木塔地處山西省北部,這里常年氣候干燥,多風少雨,利于木材干燥﹔同時,在夏天,塔上居住著成千上萬只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蛀蟲為食,千百年來起著“護塔衛士”的作用,這些已經成為視木塔為神圣的應縣人最喜歡講給外地瞻仰者的真實“神話”。
同時,應縣人為木塔防火作出了令世人景仰的努力。每年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應縣人會自動組織防火巡邏,這個習慣已經延續了一代又一代。
木塔畢竟已走過近千年的歷程,如今塔體已部分扭曲變形,還有三百余處殘損。站在木塔西側觀望,塔身的一、二層明顯向東北方向傾斜﹔塔內存在柱身及柱頭開裂、柱腳劈裂現象,一些柱頭上的承重構件已經被壓碎裂,部分塔柱已經傾斜,甚至出現扭曲現象。著名古建筑專家柴澤俊說:“如果今后遇上劇烈狂風、強烈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古塔安全堪憂。”
為了使這座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免于不測,國家和山西省專門成立了應縣木塔修繕保護工程管理委員會。目前,木塔的修繕保護方案正在研究制訂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