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玉佩 簡約生動
戰國玉佩 簡約生動
戰國玉佩 簡約生動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對社會的變革和文化的繁榮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各地精美玉器的大量涌現便是有力的佐證之一。而能夠集中地體現該時期歷史烙印、精神風貌和藝術風格的,莫過于精彩紛呈的戰國玉器。
佩飾玉器是戰國時代的主流用玉。為體現“君子”風度或貴族身份,各類匠心獨具的佩飾玉器的流行,就成為了一種地位和時尚的象征。因此,無論是玉材質量或雕琢藝術,春秋戰國及至兩漢時期的佩飾玉器,應該是古玉精美絕倫之最。
白玉素身雙龍佩。該佩長7.7厘米,寬4.2厘米,厚0.4厘米。雙龍盤曲合而為一橢圓形體狀。頭頂出角。嘴微張。全身除陰刻眼圈外,余光素無紋。右側龍頸處,可見一明顯的線切割痕,傳達了一目了然的古玉雕琢工藝特點。玉佩大部受沁,嚴重處有少量輕微鈣化,間與淺洚色云霧狀“開窗”,“開窗”處可見溫潤的白玉質地。
筆者認為,該玉之美有三:造型生動而優美為其一。整器表現為雙龍對峙,突出表現的是一對咄咄逼人的龍頭,張口瞪目,虎視眈眈,活脫體現出一種對峙稱雄的氣勢。龍身合為一體,與龍頭呼應合理,剪裁得當,流暢自然,那種生動活潑的形態,呼之欲出。色澤斑爛而絢麗為其二。此佩雖受沁較重,但在“開窗”處還是可以看到晶瑩縝密的白玉本質。由于玉質上佳,即使千百年來任憑惡劣環境的侵蝕,其沁也總難能“長驅直入”,因此全器呈紅、白、灰、黑、黃五色,其色濃淡相間,流光溢彩。工藝簡潔而傳神為其三。這也是此件玉佩最為突出的藝術特點。該玉雖然基本光素無紋,但那銳利的角、微張的嘴,以及蜿蜒的身姿,還是讓我們從它身上感受到了一種騰云駕霧的雄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雙橢圓形目,是惟一的陰線紋飾。看似不經意雕來,卻神韻畢現,堪稱為名副其實的“畫龍點晴”之筆!因此,用“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來形容這件戰國玉佩的藝術特色,也許并非言過其實。
這件戰國玉器,從器形看以抽象為美,從工藝看簡約、質樸而不失生動,從視覺效果看空靈剔透,而從沁色及整體形態看龍體“天窗”洞開,給人以不日將龍騰虎躍顯現本性的感覺。這件佩飾匠心別具,呈現出了讓人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