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彩畫吹響號角 市場潛力大
中國水彩畫吹響號角 市場潛力大
中國水彩畫吹響號角 市場潛力大
時間:2006-08-31 11:41:00 來源:汽車導報
市場
>中國水彩畫吹響號角 市場潛力大
 |
中國水彩畫的歷史已近百年,近十數年,其藝術地位不斷提高,被業內人士認為進步最快、最活躍的畫種,然而這樣的進步卻沒能在收藏市場上得到相應的體現。雖然在拍賣市場上時有水彩畫上拍,但是成交情況并不樂觀。不過日前上海崇源舉辦的一場藝術品拍賣會上推出了國內首個水彩畫專場,并且取得了148余萬元的成交額和65%的成交率。其中,陶冷月創作于1931年的《風景》估價8萬至10萬元,最終以17.6萬元成交,成為該專場的最高價。此外,王師子的《水彩組畫》也拍得10.45萬元的高價。雖然這樣的成交結果還無法同國畫和油畫相比,但是這也標志著內地的水彩畫拍賣市場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作為一個有潛力的收藏品種,在不久的將來,水彩畫一定能在收藏市場上大有天地。
造成藏市冷落水彩畫的因素很多,其中與一些人,認為水彩畫只是小畫種,只能作為“小品”和“輕音樂”,以前其就是畫點風景、景物,作為一種練習手段。像收集素材時,油畫顯然比較麻煩,很多人就用水彩來記錄,缺乏獨立性。
水彩真正的大發展要追溯到1984年全國美術展覽,單獨設立了水彩展區。之后,水彩進步神速,幅面、題材內容變大了,手法上也愈發多樣,有了現代、傳統、寫意;作者隊伍擴大了,第五屆全國美術展(“文革”末期)只有兩張水彩,到了第六屆就增加到了200件作品,地位上升可見一斑。到了第九屆全國美術展,水彩飛速上升,跟油畫、國畫平起平坐,各得了3個金獎。對于水彩來說,這種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對于很多民間收藏家來說,缺少對水彩畫的認識,甚至對于水粉的了解也多于水彩,因為“文革”期間宣傳畫都用水粉,美術課也都學水粉。所以對水彩的認識非常膚淺。至于水彩的材料,似乎又是阻止收藏家進入的一個原因。很多人認為水彩是紙本的,不易于保存,其實以中國畫為例,那么薄的宣紙都可以保存這么多年,水彩所用的紙甚至比油畫保存得久,油畫是布本的,時間長了,也有龜裂的危險。
國內水彩畫團隊自身宣傳比較少,跟畫廊、拍賣市場的接觸不多。一般畫家不愿意張揚,跟市場沒什么配合。吳冠中的水彩畫曾經賣到30萬元,但這畢竟是少數,現在國內最頂尖的水彩畫大師的畫多數在兩三萬元。同樣是知名度高的畫家的畫,國畫現在至少要賣三四萬元,而水彩則要七八千元就可以買到。這跟名氣、大眾對畫家的了解都很有關系。
上海崇源這次的水彩畫專場除了推出吳作人、蕭淑芳、李詠森、哈定、李超士、謝之光、陳秋草、陶冷月、李劍晨等老一輩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外,還征集到了王師子先生和潘思同先生的水彩精品,十分難得。其中,王師子1915年至1916年間創作的描繪江浙一帶水鄉風光的《水彩組畫》(13幅)是年代最久遠的,雖然該作品以10.45萬元成交,但是業內專家認為,其仍然沒有充分體現藝術價值,未來還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此外,陳秋草1956年創作的《蘆茨鄉的晴秋》堪稱他解放后創辦的水彩畫的精品之作,成交價格為3.85萬元;吳冠中1956年作的《掃雪圖》曾發表于上世紀60年代的《文藝研究》雜志,是吳冠中早年風格的代表作,估價也很高,為25萬至35萬元,但這一被普遍看好的作品卻出人意料地沒有找到買家;徐芒耀1989年所作的《老農與羊》,人物、山羊如同油畫般刻畫入微,以10.45萬元的較高價格成交。其他精品還有李詠森的《花卉》以2.75萬元成交,潘思同的《日暉港》以4.62萬元成交。
陶冷月善作中西風格融合的國畫,他在水彩畫方面也很有造詣,此次上海崇源推出他在1931年作的《風景》是其早年的水彩畫精品,能以17.6萬元的全場最高價成交也算是對其藝術價值的認可。此外,在今年北京誠軒拍賣會上,陶冷月1920年創作的《蔬果》(4幅)還以22萬元成交,成為目前其水彩作品在內地拍賣的最高價。而陶冷月1918年創作的《桃花》曾經在香港蘇富比以29.256萬元成交。
值得一說的是,吳冠中、杭時鳴、金立德、羅宗海、徐芒耀、陳培榮等名家的作品,不僅藝術語言精純,而且個人風格面貌也十分清晰,他們的作品相信會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水彩畫也是許多油畫名家喜愛的藝術形式,其筆下的水彩畫往往表現了他們在造型、構圖、色彩等方面深厚的基本功,體現了對水彩畫的特殊媒介材料的把握,深受藏家的歡迎。而且與油畫收藏相比,目前水彩畫的藏家人數不多,但大多很專業、很系統。
業內人士認為,水彩畫作品歷來價格都比較低,特別是在油畫作品身價大漲之后將有一個補漲的空間,現在是進入水彩畫收藏市場最合適的時機,絕對可以用很合理的價格收藏到好作品。不過,專家提醒投資者,投資水彩畫不光要看名氣,還要看作品,應該選擇有特色的精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