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藝術家綜合修養的突破點
書法是藝術家綜合修養的突破點
書法是藝術家綜合修養的突破點
薛鑄的書法藝術理論與追求
藝術的感染力是通過獨特的表現形式產生出來的。音樂通過音符的排列,形成與表現內容和諧一致的樂章;美術作品通過線條與色彩展現出風格迥異的畫卷;舞蹈通過肢體語言抒發不同人物的豐富情感……書法藝術也和其他姊妹藝術一樣,必須通過真草隸篆等各種不同書體的藝術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文字內容。但是,能將不同書法表現形式潑墨于紙上,能以不同的書體表達與其內容相吻合者,是很少見的。
然而在我國書壇上,卻有這樣一位孜孜不倦的實踐者,他就是我國著名書法家、陜西書學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發起人之一——薛鑄先生。
憑借四歲開始練習書法的經歷和美術學院的深厚積淀,他具備了扎實的書法功底。他師承前人遺澤,又敢于進行脫胎換骨的實踐,從自然之美中吸取啟示而逐漸自成一家。然而,使他大氣有成的,還是在西安碑林工作的24年,在這座書法藝術殿堂里,他如魚得水,潛水研究歷代書法藝術之精品。于是他提出一個大膽而實際的理論:“書體必須為體現文字內容而服務,用一種書體寫各種內容的傾向必須堅決予以扭轉。”在他看來,書法藝術特有的藝術語言就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情緒化的交流形式。書法佳作則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表現藝術品,點畫的安排,章法的經營,決定于書者內心情感的支配,這樣才能使純熟的書法藝術語言得以發揮和宣泄,喚起讀者的共鳴。他在為陜西省圖書館大廳書寫“知識就是力量”時,以豐潤、拙厚而且剛勁有力、奔放、寬博的筆調表現出了知識真正的力量感。但在創作張孝祥的《過洞庭》時,卻以輕快、瀟灑、娟秀、飄逸的行草書來表現,流暢連貫的筆勢,回環婉轉中的喻意,表現詞作者閑逸超脫的情致,筆勢跌宕起伏,千變萬化之中,讓觀者浮想聯翩:月光下,一葉扁舟蕩漾在幽靜、浩淼、澄澈如鏡的湖面上,使作者超然閑靜的心境,達到了極致的表現。
治學嚴謹是薛鑄先生育人的標準。他要求學生除了練好書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以外,還要精通中國繪畫、研修中國歷史,如書法史、古典詩詞、金石學、經學,以及儒、釋、道等相關姊妹藝術都要做到觸類旁通。他認為,書法只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綜合修養的一個突破點,只有在這個起點上,才能真正吸納中華文化之藝術神韻,獲得真草隸篆行等多種書體及廣博的藝術修養。
正直寬厚是薛鑄先生的做人準則。他剛正不阿,一身正氣,鄙視弄虛作假的行為,視阿諛奉承而獲得名利為不齒。他認為,德為藝先,道德是藝術修養之基礎,品行端正是研修書法的前提,只有如此,才能難達到一個高尚的境界。幾十年來,他奮力行走在墨海之中,上下求索,孜孜不倦,不求榮華富貴,不求加官晉爵,只求為國家的藝術事業做些事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