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從未收藏《八駿圖》
盧浮宮從未收藏《八駿圖》
盧浮宮從未收藏《八駿圖》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今天向本報記者證實,該館從未收藏過中國國畫家李景革的作品,也從來沒有在任何臨時展中展出過李景革的作品。近一年來在國內流傳的所謂“中國首位畫家作品被盧浮宮收藏”的消息純屬誤傳。
起因
李景革作品展即將在北京拉開帷幕。本報編輯部來電讓記者就“李景革作品《八駿圖》被盧浮宮博物館收藏”一事采訪有關法國專家,以向中國讀者介紹中國國畫對法國藝術的影響,以及盧浮宮收藏李景革作品的背景、原因及其對作品和作者的評價。據國內有關報道稱,盧浮宮就《八駿圖》曾召開“收藏部會議”,在“經過激烈討論和嚴格審查”后,“舉手表決通過收藏該作品的決議”。
近年來中國畫家在法國的影響與日俱增,這一事實有目共睹。本報記者就曾采訪過身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院士的朱德群。因此,對于此消息,記者開始時并沒有產生疑問,只是對于盧浮宮作為一個古典藝術博物館何以突然收藏當代藝術家作品感到驚訝。然而,當記者與盧浮宮取得聯系后,對得到的回復大為吃驚:盧浮宮館方一口否認該館曾經收藏過任何中國畫家的作品。
查證
盧浮宮企業贈品處亞洲區負責人卡密吉瑪來郵稱,此事的起因如下:中國畫家李景革曾經將他的作品《八駿圖》作為私人禮品贈送給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亨利·盧瓦雷特,盧瓦雷特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友好贈品。但卡密吉瑪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此畫已被盧浮宮收藏,事實上該畫從來沒有在盧浮宮展出過。這只是一個私人行為。卡密吉瑪稱,盧浮宮在一年前已經發現有關中國媒體就此事所發消息有誤,因此曾特意做了澄清。盧浮宮從不收藏十九世紀以后的藝術作品,更不收藏遠東藝術家的作品。
隨后記者進一步采訪了卡密吉瑪。據其告,盧浮宮從兩年前開始舉辦一些當代畫家的臨時畫展。臨時展中曾經展出過一位中國旅居法國的畫家HuangYong-Ping的作品。但從來沒有展出過李景革的作品。展后盧浮宮也從不收藏展出畫家的作品。至于傳言說“盧浮宮收藏委員會曾經討論并一致通過收藏李景革作品、并舉辦了收藏儀式”的說法,盧浮宮公關部努瓦耶勒說,根本沒有此事。該收藏部從未討論過李景革的事,也從來沒有過任何收藏儀式。
聲明
在報道中提及的所謂“收藏部主任”克利斯朵夫·莫寧先生也委托卡密吉瑪告訴本報,莫寧先生并不是收藏部的主任。他是盧浮宮企業贈品處主任。他確實與李景革就其向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贈送《八駿圖》一事有過接觸,雙方還曾合影留念。
但莫寧斷然否認此畫已被盧浮宮收藏的說法。一般來說,任何個人或企業都可以向盧浮宮的任何人贈送作品,但這與“盧浮宮收藏”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莫寧原以為此事已了,不想又沉渣泛起。盧浮宮眼下正在研究是否要發一聲明來否認此事。對方表示,如果文匯報刊登此報道后李景革仍不收回這一說法,盧浮宮不排除“把《八駿圖》退回畫家,以徹底杜絕不實傳聞”的可能性。在聽說李景革將舉辦畫展時,莫寧“預祝其成功”,但“不要再提盧浮宮”了。
盧浮宮簡介
巴黎盧浮宮系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始建于12世紀末。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續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涵蓋雕塑、繪畫、美術工藝等門類,包羅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文明奇葩。
盧浮宮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被稱為鎮宮三寶。
畫家李景革
李景革1967年出生,5歲開始學畫,師從其父,主修國畫。1992年,他帶著自己的畫到北京發展。
據其個人網站刊載的材料稱,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并多次獲獎。其中1994年《漁翁圖》被世界著名藝術大師法爾西奇揚收藏。1997年《天馬行空圖》被中南海收藏。2000年9月《八駿圖》作為中華魂全國大賽特邀作品參展。2000年11月國際電臺環球華人網向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他作了專題報道。2004年第三屆中國書畫藝術"華表獎"大展賽榮獲精品獎。2005年8月《八駿圖》經盧浮宮博物館收藏部專家組委會的嚴格評審,被盧浮宮永久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