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拍賣行以量取勝占市場
克里斯蒂拍賣行以量取勝占市場
克里斯蒂拍賣行以量取勝占市場
世界著名的克里斯蒂拍賣行位于倫敦市中心格林公園附近的國王大街上,在倫敦乃至世界都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去年,這家百年老店的拍賣總成交額達到270億元人民幣,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甚至超過了其競爭對手索斯比。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克里斯蒂似乎一直信奉的一條原則就是:以量取勝,擴大市場。借著中國古董和藝術品拍賣的熱風,克里斯蒂去年已占據了亞洲拍賣市場58%的份額。如今,克里斯蒂已經可以很自豪地與一直穩坐世界拍賣業頭把交椅的索斯比一爭高下,但它仍然在不斷地拓展市場份額。
拍賣路易十五王妃的珠寶一舉成名
也許與整個國家的文化及殖民歷史背景有關,直到今天,英國人似乎都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歐洲大陸的旅途之中購買油畫、家具、銀器及藝術品帶回英格蘭。當時,克里斯蒂拍賣行的鼻祖詹姆士·克里斯蒂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便在倫敦創立了自己的拍賣行,公司創立之初,主要拍賣古籍、珍貴手稿及繪畫等拍品。
1766年12月5日,克里斯蒂首次在倫敦舉行古董拍賣。第一次拍賣的物品有89件,拍賣成交額僅為176鎊6便士。后來,克里斯蒂成功地舉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王妃的珠寶拍賣,創下了高達一萬英鎊的成交額,這在當時藝術品拍賣業中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克里斯蒂也因此一舉成名。
此后,克里斯蒂拍賣行舉辦了一系列著名的拍賣活動,如1795年拍賣同年被送上斷頭臺的法國巴里夫人的珠寶;1848年拍賣白金漢公爵豐富的收藏品,歷時40天。
克里斯蒂在18和19世紀使拍賣成為一項程序復雜的藝術。年輕的克里斯蒂憑著自己超群的口才、幽默和機智,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成為當時最優秀的拍賣主持人。他曾成功勸說當年收藏俄羅斯皇后油畫的藏家將畫作在克里斯蒂拍賣,而這些曠世佳作的拍賣也因此成了克里斯蒂拍賣史上的里程碑。
1823年,克里斯蒂拍賣行搬遷到了現在的圣詹姆斯廣場,其總部設在國王大街8號,距英國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咫尺之遙。1859年,隨著富商威廉·曼森和托馬斯·烏茲的加盟,拍賣行改名為“克里斯蒂、曼森和烏茲有限公司”。但是,到了克里斯蒂的第三代以后,經營者幾經變更,拍賣公司里已經沒有了克里斯蒂家族的成員。
20世紀60年代,在索斯比拍賣行大舉擴張、先后在世界各地開設分行的前后,克里斯蒂拍賣行也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分公司相繼在日內瓦、紐約、東京等地開張,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藝術品拍賣服務網絡。目前業務除書畫作品、家具及裝飾藝術外,還包括房產、汽車、珠寶、酒等拍賣。
多次刷新拍賣世界紀錄觸角伸向世界各地
1973年,克里斯蒂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上世紀80年代起,克里斯蒂的業務蒸蒸日上,服務體系也漸趨完善,多次刷新了拍賣史上保留的世界紀錄,其中不乏中國藝術品的成交紀錄。
1987年,在拍賣業的“瘋狂年代”,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以3985萬美元在倫敦克里斯蒂拍賣行成交。次年11月28日,該行拍賣了畢加索的《雜技演員與年輕丑角》,成交價為3800多萬美元。
和索斯比一樣,上市后的克里斯蒂也遭到收購。1998年5月,法國商人弗朗索·皮諾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克里斯蒂。從此,克里斯蒂成了法資公司。
20世紀90年代后期,克里斯蒂在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不斷創造拍賣奇跡。但最值得一提的恐怕還是去年7月12日在英國倫敦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元代青花大罐“鬼谷下山”以1568.8萬英鎊(折合2.3億元人民幣)成交價創下的拍賣紀錄。
現在的克里斯蒂拍賣行已經在世界30多個國家設有上百家分公司,拍賣中心設在倫敦和紐約,僅倫敦一處就有兩個拍賣場地,星期一舉行陶瓷拍賣,星期二舉行繪畫拍賣,星期三則是家具拍賣等。除此之外,它還在日內瓦、圣莫里茲、蒙特卡洛、羅馬、格拉斯哥、墨爾本等地舉辦定期拍賣會。隨著亞洲市場的發展壯大,克里斯蒂又先后在中國香港、中國臺北、新加坡、印度孟買和韓國首爾等地設立了分公司。
中國藝術品成世界拍賣行熱點
“克里斯蒂去年已占據了亞洲拍賣市場58%的份額,業務的拓展對克里斯蒂的市場份額增長關系甚大。”對19和20世紀的印象派頗有研究的克里斯蒂亞洲區副主席葉正元說。
2005年2月,這位中國現代和當代繪畫藝術鑒賞專家還說,現在中國經濟繁榮,拍賣行也恰逢盛世,中國藝術品成了世界拍賣行的熱點,而克里斯蒂在香港也抓住了機會,不但“鬼谷下山”和“清正廉潔元代魚罐”兩只青花瓷罐創造了單個拍品的歷史紀錄,使克里斯蒂名聲大震,克里斯蒂的總體市場份額也與日俱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