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收藏投資新取向的當代書畫——翰海當代書畫拍賣透析
成為收藏投資新取向的當代書畫——翰海當代書畫拍賣透析
成為收藏投資新取向的當代書畫——翰海當代書畫拍賣透析
時間:2006-08-30 09:14:00 來源:當代書畫
市場
>成為收藏投資新取向的當代書畫——翰海當代書畫拍賣透析
 |
隨著最后一件作品成功競投的槌聲響起,北京翰海2006年春季拍賣《當代中國書畫》專場大幕成功落下。本場拍賣共匯集拍品248件,總成交額為3709.64萬元人民幣,成交率87%。本場拍賣成交為研究市場、分析市場、引導投資提供了如下信息:
一、 培育市場,做好向導,為藏家和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藝術品拍賣交易不同于畫廊交易,一向被經濟學家稱為是藝術品交易的高級形式。拍賣企業有義務向藏家引導新的收藏取向,更要向投資者提供可靠和可持續增長的投資熱點。如果某位畫家作品在拍賣市場增長的脈絡比較清晰,增長幅度相對穩定,自然成為投資者的參考選擇。例如:以氣勢雄渾壯美的賈又福作品而言,本場的《牧歸圖》以 88萬元成交,相比去年同類作品有較大幅度增長;有鬼斧神工之稱的宋雨桂作品,本場推出的兩小件,《知春圖》和《天籟》,分別以19.8萬和22萬成交,達到了每平尺7萬元的價格;劉大為的《哈尼牧歸》以39.6萬成交。這些畫家的作品以他們堅實的功底和獨樹一幟的畫風,均在近幾年的市場上有較好的價格上揚趨勢,為藏家、投資者所關注。
另外,為擴大收藏領域,引導收藏,使藏家、投資人士找到新的投資項目,翰海公司敢于把一些普遍為市場看好的新作品投入拍賣。本次拍賣從百歲高齡的畫壇耆宿到才華初露的青年俊彥的作品都有展示,如:陽太陽、晏濟元、尤無曲、孫其峰等都是風格獨特并在美術史上有不同貢獻的老前輩,對他們作品的系統推出,有助于人們了解到從近現代到當代作品風格的遞進關系。在對新人的推薦方面,本次專場推出了七十年代的實力陣營,如:雷苗、徐光聚、任重、林藍、徐華翎等,這些畫家以自己對傳統獨特的吸收和理解,創作出了非常具有時代個性和自己面貌的作品。雖然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且有非常明確的創作方向,但市場價位仍處于較低狀態,這無疑給藏家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購進機會,因此獲得眾多追捧。其中任重的作品以細膩完備的技法、雅致高遠的格調最受關注,成為佼佼者,他的作品《人物》,以35.2萬元的成績一舉成交,而其他幾位的作品成交也有上佳表現。
二、 書法市場大有前途從2004年開始,當代中國書畫專場拍賣中,書法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而2006翰海春季拍賣會中推出的幾位當代實力派書家作品,雖牛刀小試,但都大獲成功。其中徐子久的書法長卷《金剛經》,法度森嚴、筆力雄渾,以330萬元成交,爆出該場的最大冷門。曾來德的書法長卷《李白詩抄》,也經過激烈的競投之后以12.1萬元成交。這昭示出中國書法市場的未來潛力。書法作為傳統書畫藝術中所特有的門類,因博大精深而獨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他在中國有著非常堅實的大眾基礎和受眾人群,對書法精品的收藏和投資,也有望將成為一個新的關注點。
三、 形制出奇的作品受到青睞當代中國畫創作由于它的特殊的傳統模式,容易在固定的創作中出現雷同或接近的作品形式。如果改變形制,會增加創作難度,但也會在相當程度上激發作者的創作欲望,往往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感覺。本次當代專場中盧禹舜的長卷《唐人詩意》構圖平中見奇,整體則情趣昂然,受到買家喜好,最終以60.5萬元成交;馮遠的十開《人物冊》單幅闊不盈尺,但人物神態生動,深入精到,最后以40萬元落槌。這些作品均比本人常規作品價位略高,這表明藏家和投資者對不多見的創作形制的認可和接受,顯現出別出心裁作品的魅力。
四、 個人作品彰顯魅力對于個人作品來講,每次投放市場的數量和價格,都是藏家和投資者關注的關鍵。因此在組織拍賣個人作品單元之前,不僅要對該作者市場容納量作細致了解,還要對學術界的認可度做出客觀的判斷。本場推出的董欣賓作品單元,正是在具備了上述成熟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董欣賓被公認為是當代“南線北皴”南線的代表人物,他用線流暢、靈動而不失古意,簡約剛勁而不失變化,其彩墨作品更是中西合璧,新意倍出。此次推出的18件作品涵蓋了他水墨彩墨、人物等多元創作的精品,18件作品全部成交。
五、 現代水墨作品市場走勢看好在當代中國書畫的創作陣營中,一支以水墨實驗和運用新表現方式的畫家團隊一直未被重視。他們以現代美術理論為依托,積累了大量的水墨實踐經驗,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始終堅持強烈的個人創作風格。此次推出的“魏氏魔塊”創造者、新表現主義書法的中堅人物魏立剛的作品《旌旗》,以16.5萬元成交;另一位出道很早,潛心于中西方與中國民間藝術融合方面研究的畫家朱振庚的《英雄美人圖》也以16.5萬元成交;以及在畫面構成和色彩運用有突出表現的李付元、馬承祥、劉可明等作品均有很好的成交結果。這些畫家均具有很深的傳統繪畫功底,同時又對新的表現方式進行積極探索,以西方繪畫和中國民間繪畫創作相結合的手段,自創造出了嶄新的作品面貌,構成了西方繪畫與傳統水墨相互融合,相互運用的新版塊。這個領域將會成為日后藝術市場中的又一投資收藏新取向。
對當代中國書畫而言,目前拍賣價位持續上揚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作品的真偽問題相對簡單,畫家本人、藏家、藝術評論家都可以對其真偽進行判斷,收藏投資相對安全;其次,作品資源相對充裕,選擇余地大;第三,時代感強,裝飾性強、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第四,當代書畫是藝術市場剛剛開發的處女地,拍賣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定位于古代、近現代書畫部分,而當代作品一直處于厚積薄發的狀態,因此更具潛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