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館飛針走線 鎮湖繡娘盡展蘇繡技藝
中國工藝美術館飛針走線 鎮湖繡娘盡展蘇繡技藝
中國工藝美術館飛針走線 鎮湖繡娘盡展蘇繡技藝
時間:2006-08-29 11:38:00 來源:中新社北京
收藏
>中國工藝美術館飛針走線 鎮湖繡娘盡展蘇繡技藝
 |
資料圖片:日前,國家文化部命名了第二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蘇州刺繡被命名為“蘇繡文化產業群”。蘇州刺繡的年銷售產值已超過5億元,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各類工藝美術師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300余人,生產企業近100家,產品遠銷全球數十個國家。圖為被譽為“民間工藝美術家”姚建萍正在刺繡。
鎮湖蘇繡俏天下
今天,來自蘇繡發源地——江蘇鎮湖的繡娘們將繡花工具搬進北京的中國工藝美術館并頻頻飛針走線,讓人們親眼目睹了蘇繡技藝的獨特魅力。
蘇繡與湘繡、蜀繡和粵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作為蘇繡的發源地,鎮湖蘇繡以精美的繡工、多變的針法和豐富的形象著稱,二00五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進一步提升蘇繡的形象,由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合主辦了鎮湖蘇繡作品展。正在此間展出的鎮湖蘇繡三百多幅作品是鎮湖繡娘幾十年作品的精華,且大多在國內外獲過大獎。
據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協會會長虞美華介紹,早在戰國時期鎮湖已是“閨閣家家架繡繃,婦姑人人習針巧”。如今,堪稱無煙工業的刺繡便順利成章地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當地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鎮湖現已成為刺繡品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繡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和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在鎮湖,繡女們分工明確,不同年齡段做不同種類的刺繡活。比如,五十五歲以上的繡女主要以日用品和服飾的平繡為主;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的繡女主要制作和服腰帶與雙面繡,針法除平繡外還有所增加;二十歲到四十五歲的繡女則是鎮湖刺繡的主力軍,其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
虞美華說,隨著鎮湖刺繡市場的拓展,其文化內涵也在不斷增強,技術創新更成為繡娘的一大主題。代表蘇繡的鎮湖刺繡與湘繡、蜀繡和粵繡相比,具有“精、細、雅、潔”的特點。鎮湖刺繡在傳承蘇繡藝術精華的同時,兼收并蓄其他繡種和繪畫、攝影等藝術形式的理念技巧,且將傳統工藝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在刺繡題材的選擇、創意、設計和表現手法、制作工藝、針法以及裝幀設計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從雙面繡到單面繡,從原來的刺繡飛禽走獸、百花異草到現在刺繡高難度的山水風景、人物肖像,從仿國畫到仿油畫,繡品的技術和藝術表現形式都有了重大突破。現在鎮湖刺繡千姿百態,既有長達十多米的巨幅繡品,也有僅僅數厘米的精微繡品;有用紅木幾架配制的各種繡片、冊頁,也有配置在鏡框中的風景、人像。
據透露,鎮湖將于今年十月舉辦首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 期間將有蘇繡精品展、民間工藝展覽、刺繡大師精品展示、鎮湖蘇繡藝術展示、鎮湖刺繡產業發展集群戰略研討會等多種活動,并還將伴有“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成立、“中國(鎮湖)刺繡藝術館”開館、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掛牌等多項文化盛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