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華巖摩崖石刻保護全面展開
陽華巖摩崖石刻保護全面展開
陽華巖摩崖石刻保護全面展開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陽華巖摩崖石刻保護工作現已全面展開。據統計,陽華巖摩崖石刻共有40余方,字跡清晰可辨的有38方。石刻集篆、隸、楷、行、草、籀于一體,體裁上包括游記、銘、序、詩詞等,內容豐富、意境深遠,體現了唐宋時期文學藝術創作的盛況。其中最早也是最大的石刻是唐代永泰二年(公元766年)道州刺史元結題寫的《陽華巖銘有序》,時任縣令、書法家瞿令問以每字三體書寫,上為大篆,中為小篆,下為隸書。前序隸書9行,每行12字,后銘與年月共35行,每行9字。石刻長290厘米、寬73厘米,開創了湘桂兩地自唐后摩崖石刻盛行的風氣。江華瑤族自治縣文化局局長艾興告訴記者,近期政府相關部門已投入100萬元資金用于石刻的保護與修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