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民間藝術節9月亮相南京夫子廟
首屆民間藝術節9月亮相南京夫子廟
首屆民間藝術節9月亮相南京夫子廟
作為名城會一項重要內容,由南京市文聯、秦淮區政府主辦的南京首屆民間藝術節將于9月24日在夫子廟廣場盛大開幕。
民間民俗氣息濃厚
記者從藝術節組委會了解到,本屆藝術節為期7天,主會場設在夫子廟廣場,另設3個分會場,分別是中華門城堡、東水關公園和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首屆南京民間藝術節將于9月24日上午在夫子廟廣場開幕,開幕式將有4場文藝表演。
據組委會介紹,開幕式文藝表演包括《鼓樂花燈鬧金陵》、扒山若云霞夢金陵》、《民間風情醉金陵》和《龍飛鳳舞頌金陵》4場。4場表演囊括了南京一些叫得響的民間曲藝項目,其中開場民間鼓樂《留左大鼓》流傳南京數百年,秦淮龍鼓則是在秦淮花燈的基礎上創新而來的新曲藝品種。
除此之外,市民還將在開幕式上看到南京白局《機房苦》、南京白話相聲《南京十大怪》、南京絕活《金陵街頭叫賣聲》,及云錦服飾表演等眾多南京民間藝術表演。
大批民間藝人亮相
南京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吳海燕告訴記者,9月24日-28日,夫子廟廣場還將舉辦民間手工藝術品現場制作展示,一大批民間藝人將匯聚此處進行燈彩、風箏、剪紙、石畫、繩結、微雕、烙畫、根雕、行雕、臉譜、泥塑、葫蘆畫表演。
吳海燕表示,這些民間藝人都是經過大量挖掘才得以聚攏到一起,這些民間藝人中有很多是在海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級工藝美術師。其中,石畫藝人吳超、花燈藝人顧業亮、剪紙藝人張林娣等還是聯合國授予的“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這些民藝師大都已是秦,淮民間老藝人的第二、三代傳人,他們的作品較之傳統工藝品不僅有著大幅度的創新,而且充滿著強烈的時尚感,作品題材大部分取材于秦淮典故,因而更顯露出濃厚的秦淮文化底蘊。吳海燕說,市民不光可以現場欣賞到他們讓人嘆為觀止的作品,還可以從中發現傳承、延續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另類渠道。
市民可隨時登場表演:
吳海燕告訴記者,本次藝術節不光是藝人們表演,南京市民可以最大限度地投入至活動中。9月26日,主辦方將組織一批風箏、抖嗡愛好者往東水關公園進行風箏放飛和抖嗡表演,屆時,有此愛好的市民可以盡情上場表演。
9月22日一10月15日,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還將有為期近一個月的民俗民間美術展,集中展示館藏晶、民間收藏品和民間藝人創作作品,同時還將有優秀工藝品的評選活動,市民可前往觀看。從9月24日開始,夫子廟廣場將集中展示民俗攝影,市民同樣可以免費觀看。
最激動人心的將是9月28日晚在中華門城堡進行的閉幕式,主辦方將閉幕式打造成了一場名為“多彩秦淮”的社區民俗民間狂歡活動。吳海燕告訴記者,狂歡活動將有各社區選出來的12支民間、民俗表演隊伍,演出12場充滿喜慶的民間歌舞,節目包括女子舞龍、雜技、街舞、馬燈、武術散打、戲曲丑角、越劇、揚劇等。狂歡活動是為市民準備的,屆時,市民可以拖家帶口一起和演員們盡情歌舞。
傳承優秀民間藝術
南京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承,民間藝術俯拾皆足,但是這次專門的民間文化藝術節似乎有點姍姍來遲。秦淮區文化局高安寧局長告訴記者,秦淮區,尤其是老城南地區是南京民俗聚集地,南京的歷史文化也大多淹沒在秦淮河兩岸。很久以來,秦淮區便致力于不斷挖掘民間民俗文化和藝術。最近,南京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對南京13個區縣的民間藝術進行了一次普查,借此東風兩家聯手推出了這次民間藝術節。
高局長說,舉辦這次藝術節,就是希望南京市民能夠發一直隱藏在自己身邊的民間藝術,并且能夠發動群眾參與傳承優秀民間藝術。因此,本屆藝術節展示的民間藝術門類非常豐富,大多是民間藝人拿手的絕活,或者是瀕臨失傳的曲藝品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