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現(xiàn)身“翠湖會”
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現(xiàn)身“翠湖會”
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現(xiàn)身“翠湖會”
藝術家為翠湖會畫展開幕致詞以藝術為開篇,對時尚進行一次深度解讀,將成為昆明時尚界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昨天,王廣義、張曉剛、毛旭輝、唐志剛、葉永青、潘德海、曾浩、李季、岳敏君、劉煒等在內的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代表人物齊集翠湖,那么多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在同一個地點出現(xiàn),無疑是非常罕見的,他們應邀參加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翠湖會·藝術夜”活動酒會,掀起了一股藝術及時尚的風潮?!按浜庇衫ッ鹘瘕埌儇浻邢薰?、昆明共圖廣告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當晚是開幕酒會?,F(xiàn)場舉行了“翠湖會”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王廣義先生的雕塑作品《唯物主義者》的落成揭幕儀式;“翠湖會”YunartGallery主辦的《Createinyunann云南創(chuàng)造》當代藝術家油畫作品展的開幕式,集合了張曉剛、毛旭輝、唐志剛、葉永青、潘德海、曾浩、李季7位畫家的得意作品在這里展出,以藝術角度對昆明時尚進行了一次新的注解。在落成儀式上,王廣義說:“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公共廣場落成,這也是每個藝術家的夢想?!睋榻B,藝術是“翠湖會”最重要的元素,畫廊區(qū)及展示廳今后將不定期展出當代藝術家的著名作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打造,將云南文化發(fā)揮至極致。幾乎在“翠湖會”開幕的同一時間,國內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提出,昆明的時尚化程度不低于東部地區(qū),甚至超過部分東部城市。他們還發(fā)現(xiàn),昆明甚至出現(xiàn)了一小撮非常挑剔的消費者。對此,專業(yè)人士預測,“翠湖會”的開幕,將會在昆明掀起一陣藝術及時尚的風潮。借著“翠湖會”的東風,記者采訪了前來的當代藝術領域的代表人物,在時尚和藝術之間,似乎總有一只手,在不經意間將二者緊密聯(lián)系。而在藝術家眼里,時尚和藝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是從何而來?聽聽來自藝術家們的探討。藝術總是走在時尚的前列記者:你們認為時尚與藝術有什么關系?是不是文化的東西都能躋身時尚?張曉剛:其實藝術本身也是一種時尚,當代藝術很多都可以說是時尚。但不一定文化的東西都是時尚,比如傳統(tǒng)文化就不算是時尚,它應該是前衛(wèi)并且有代表性的。曾浩:其實藝術家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的生存空間。每個人面對社會都會找適合自己的方式。葉永青:藝術是藝術家個人的表達,而且藝術總是走在時尚的前列。藝術家有時候會批判時尚,但是藝術被時尚,被大眾接受也是一種風范。王廣義:這個很難說。實際上,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不會過多考慮時尚,但是藝術家的作品可能會被大眾所接受,從而變成時尚,當然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在前,形成時尚在后。文化的東西能不能形成時尚的關鍵在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是否和大眾的某種期待相符合,當代藝術更注重和公眾之間的關系,藝術家也希望能夠被接受,藝術家的思想對大眾的口味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毛旭輝:當代藝術離生活越來越近,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所以藝術可能會影響時尚。我不能確定文化的東西是否一定會形成時尚,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興奮點,古代詩詞在今天要成為時尚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在那個時代,它們肯定受到了大眾的喜愛。昆明是“慢活”姿態(tài)的范本記者:你認為什么是時尚文化?昆明是否有這樣的沃土培育做時尚文化?張曉剛:時尚文化應該是很當下的。昆明怎么會沒有這樣的沃土,不然昆明怎么出了這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而且這么火暴。曾浩:時尚追求流行,文化意蘊深遠。昆明做這個完全可以,不但是地理環(huán)境好,還有很多藝術家。葉永青:時尚和文化最終都會過去,沒有任何的時尚和文化是永久的。昆明沒有可能做時尚文化,昆明其實一直在吃力費勁地追趕時尚。但是昆明有“云南生活”,這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提供的是一種“慢活”的生活姿態(tài)。王廣義:對時尚關心最多的應該是大眾,藝術家可能會有引導作用,但這種引導作用不是有意識的。實際上,藝術與時尚是對立的,只是隨著時間可能會逐漸有相通之處。昆明的文化環(huán)境很好,昆明人對當代藝術的接受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我的作品作為公共雕塑在國內是第一次,這件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都沒有能辦成的事在昆明辦成了,讓我非常吃驚,也很受感動。毛旭輝:我理解的時尚文化就是年輕人的文化,年輕人的想法、興趣、服裝、態(tài)度,即便在“文革”那種枯燥的年代,年輕人也有自己的追求,這是擋不住的。昆明在很多方面其實一直都很時尚,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如此,只是還缺乏一些更高尚的東西,我們需要讓時尚高尚化,同時還應該有趣。與觀眾零距離接觸記者:帶了哪些作品過來?帶這些作品的考慮是什么?張曉剛:《大家庭2002-2006》,這是我本人比較成熟的作品,是我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曾浩:我的作品是《2006年8月23日下午6時》,選這幅畫我考慮的是人和物的關系,也為了配合現(xiàn)場的氛圍。葉永青:《姿勢》是云南的收藏家收藏的唯一一幅我的作品,所以就拿過來了。王廣義:這次就帶來這個雕塑《唯物主義者》。主要還是希望它能跟觀眾零距離接觸,這是一個藝術家的夢想。毛旭輝:今天帶來的作品是《迷彩》,我從2003年開始畫,當時是受到伊拉克戰(zhàn)爭和非典的啟發(fā),我覺得迷彩有一種保護自己的作用,后來才知道,它在年輕人里其實很時髦。和時尚接軌不是藝術家的問題記者:打造本土藝術家需要什么樣的土壤?藝術與時尚如何接軌?張曉剛:打造本土藝術家這個問題不好說,每個地區(qū)都是不同的。在我看來,藝術和時尚不是兩個對立的概念,藝術中有時尚,時尚中也有藝術。葉永青:昆明是我的故鄉(xiāng),它賦予培養(yǎng)了我熱愛藝術的靈感,它是很多藝術家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源地,全國最時尚的藝術家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曾經昆明的創(chuàng)庫影響了藝術界很長一段時間。在我看來,藝術和時尚其實是兩個東西,二者其實只有時間差別,藝術是持久的,時尚是短暫的。王廣義:最重要的是交流,云南有很好的藝術傳統(tǒng),有很多藝術家在北京、上海取得了很多成果,只是公眾并不了解,其實他們的影響應該更大。藝術家是否關注更多的人、關注大眾,有這種心態(tài),自然會了解大眾的需要。當然藝術家各各不同,從我自己來說,我更希望和大眾的經驗構成聯(lián)系。毛旭輝:交流和更開放的姿態(tài)是最重要的,藝術家和作品應該有很大的活動范圍。藝術和時尚的接軌不是我的問題,我個人并不關心。翠湖讓它有味道記者:此次“翠湖會”在高端消費層上與藝術合作,你認為該種模式是畫廊轉型商業(yè)還是商業(yè)創(chuàng)新文化?張曉剛:藝術不是封閉的,也需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按浜本褪菐追N元素的結合,讓大家都能在這里分享藝術。葉永青:這個模式在其他城市已經蔚然成風,其實是個拷貝。但是,它落腳在翠湖就有了不同的味道,具有了獨特性。云南的很多歷史名人都和翠湖有關。這個模式雖然不是創(chuàng)造的,但是在這種模式中注入了一種“云南生活”在里面,就特別有味道了。王廣義:雙重因素都有,“翠湖會”提供了一個讓公眾和當代藝術接觸的平臺,這個平臺意義重大。企業(yè)選擇文化的初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選擇了什么文化。毛旭輝:這還是一種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的新文化、新形象,他們注意到了藝術的影響,他們的選擇很聰明,實際上,是在借助文化的力量做他們的事業(yè)。本期說客王廣義的“大批判”系列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學術地位無可爭議。他對波普藝術圖像風格的個人化闡釋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風格和符號。張曉剛,是新潮美術運動以來頗富代表性的畫家,也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當代中國藝術家之一。張曉剛充滿了人文關懷的作品是當代藝術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xiàn)。葉永青,現(xiàn)為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他的作品多次參加世界各種藝術展,紐約牙買加藝術中心、倫敦國家美術館、倫敦亞洲當代藝術中心、澳大利亞悉尼現(xiàn)代藝術館都有他作品的身影。曾浩,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敦煌油畫創(chuàng)作中心創(chuàng)作委員,西部書畫藝術院特聘高級畫師?,F(xiàn)為美國沃爾特藝術中心簽約畫家。他的作品不是生搬硬套地去走復古,在人物創(chuàng)作中不再是以世俗人物為藍本,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提煉出人性中圣潔、高貴、善良、美好的天性。唐志剛,云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教研室任教。作品曾參加建軍六十周年全國美展、第七、八屆全國美展、第二屆中國油畫展。作品有《時代合影》、《問路》等。毛旭輝,現(xiàn)為云南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云南油畫學會副會長。多次參加各種展覽,2002年作品還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德國杜伊斯堡)展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