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筆 皇家作派
乾隆御筆 皇家作派
乾隆御筆 皇家作派
乾隆,是我國清朝第4代皇帝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他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慶四年(1899年),享年89歲,執政整60年,另外還當了4年太上皇。謚號純皇帝,廟號高宗,死后葬于清東陵的裕陵。
這軸“御筆詩”,寫明是書寫于“甲午暮春”,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三月,這個時候,他63歲,正是他執政的中期。當時正值西北的準部被平,西南苗民起義被鎮壓以及大小金川戰役的勝利。國家統一、疆域鞏固使他感到無比興奮。此時不論是為了踏青而去,或是已經游春歸來的“風流天子”,怎么能不理紙揮毫,以抒雅懷呢?
“曉煙欲泮猶未泮,山色如遙卻不遙。一路名園都可憩,木蘭先泊倚虹橋。”大意是說,早晨的煙霧要散還沒有散,山巒看似遙遠,但是并不遙遠。一路上有許多著名的園林可供休息,我們的游船已經先停泊在了長虹橋邊。內容雖然頗顯得有些空泛,但內心的喜悅已經溢于言表了。
乾隆的字是學習趙孟兆頁的,由于社會地位、文化素養、基本功力、個人性格以及審美趣味等不同,因此他的字,只有趙字的柔美、嫵媚,而無趙字的勁健、遒麗。然而縱觀全篇,卻有一種不激不勵,不躁不火,在一片恬靜、安詳的氣氛中,微微顯露出一絲自負的神態。特別是那彩繪花卉的絳紫色絲絹地子,富于濃厚的皇家氣派。我們知道,清王朝到了乾隆時代,奢侈腐化已普遍成風,皇帝每次南巡,都大肆鋪張。凡女樂、珍寶、宴席,所到之處,無不盡備,驕奢淫逸,目無虛時。據當時一些地方志上記載,“習尚浮華,明萬歷時一變,到乾隆時又一變”,從這幅字中我們即可窺見一斑。
在封建時代,皇帝的字是根本不會流落到民間來的。有時,皇帝高興了,寫一個“福”字,賞賜給某個寵臣,已屬罕見之事。他們得到之后,如獲至寶,拿回家去,供奉在佛龕里,借以光宗耀祖。今天我們能一睹這樣一幅皇帝的御筆題詩,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