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剪紙只刻不剪
蔚縣剪紙只刻不剪
蔚縣剪紙只刻不剪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藝術之一,其歷史可追朔到1500年前。我國的剪紙藝術源于室內裝飾。可用于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作為禮品點綴之用。
從工藝來看,剪紙有陽刻和陰刻之分。所謂陽刻,是采用紅紙黑紙或其他顏色的材料剪刻出來的單色剪紙作品。陽刻剪紙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條線都是互相連接的。陰刻剪紙,就是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所以陰刻剪紙的特征是它的線條不一定是互連的。
圖為河北蔚縣剪紙。據載,蔚縣剪紙源于明代,風格獨特,其制作工藝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
蔚縣剪紙是全國惟一的一種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素以刀工精細、色彩濃艷馳名,所謂“陽刻見刀,陰刻見色,應物造型,隨類施彩”而成。蔚縣剪紙當地俗稱“窗花”,大部分出自農民藝術家之手,種類有戲曲人物、鳥蟲魚獸,還有對農村現實生活的描繪等,這些作品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璀璨,把它貼在紙窗上,透過戶外陽光的照射,分外玲瓏剔透。
蔚縣剪紙題材廣泛,意寓深長,生活氣息濃郁。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再現,還是用于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