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眉鎖章臺》借古喻今
傅抱石《眉鎖章臺》借古喻今
傅抱石《眉鎖章臺》借古喻今
時間:2006-08-24 14:51:00 來源:文匯報
收藏
>傅抱石《眉鎖章臺》借古喻今
“金剛坡時期”典型作品周六亮相皓翰藝拍會
被當代女畫家陳佩秋題為“眉鎖章臺”的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一人物畫手卷將于8月26日在杭州廣利大廈舉行的皓翰藝術品拍賣會亮相,引起了各方藏家的關注。
此作寬42厘米,長136厘米,是傅抱石先生人物畫中比較大的一幅作品。它是傅抱石1944年在重慶沙坪壩金剛坡創作的,屬于傅抱石“金剛坡時期”比較典型的作品。
傅抱石雖以山水畫名世,但其畫人物畫最能見傳統功力。在重慶時畫了大量的人物畫,形成其作品的主流。這幅《眉鎖章臺》圖,看似寫男女纏綿之情,“帶此幽怨守章臺,慘月愁眉鎖不開”,畫面幽怨深深,實為傅抱石借古喻今之作。日寇侵略中華,國民顛沛流離,引起了傅抱石夫婦對侵略者的痛恨,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愛國和思鄉情緒。其作品化情愁為國仇,使人更起傷悲之情。這幅作品正如著名畫家亞明跋文所說:“春風顧盼,傅公上乘逸品。抱石寫人物獨一無雙。”其人物畫善于把水、墨、色融為一體,注重圓的品位和意境的追求,有別于那種沿襲畫譜的畫法,同時把山水的畫法融合到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顯示出獨特的個性。畫中共繪有11個人物,由樹木將畫面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人物不等,符合傅抱石先生的構圖特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