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創“鋼版畫”欲申遺
八旬翁創“鋼版畫”欲申遺
八旬翁創“鋼版畫”欲申遺
80歲的王靜凡老人要把自創的鋼版畫制作工藝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時成了社區內的熱門話題。
本月18日,法國盧浮宮所藏400年來的珍貴版畫在沈陽故宮展出,這讓王靜凡眼前一亮。昨日,家住大東區儀表社區的王靜凡向本報表達了他希望申遺的心愿。
鋼板刻印發展為繪畫技藝
“我做了20年的鋼版畫,我覺得自己發明的這套技藝很獨特,所以想要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80歲的王靜凡說。
用鋼板刻字進行復寫始于上世紀初的日本。王靜凡參軍后就開始學習用鋼板刻印文件,后來他轉業到一所中學工作,還用此技術給學生刻印過卷紙。離休后,王靜凡又參加了遼寧老干部大學國畫班,最終他將國畫與版畫結合,逐漸摸索出了這種鋼版畫。
鋼版畫曾獻給董建華
就是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王靜凡先后制作出了200多幅鋼版畫。
王靜凡介紹說,他每制作一張A4紙大小的鋼版畫都要花上兩三天,他最多時可以在一幅畫上繪12種色彩,那就得花上一周的時間。這20年來,王靜凡為制作鋼版畫投入了2萬多元。
王家還珍藏有一份特殊的回執,那是來自香港特首辦公室的。1997年香港回歸時,王靜凡將一件上有12色的鋼版畫《奶牛圖》郵寄給了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當時董建華的私人秘書回信對他表示感謝。
“當時我只是想要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愿,沒想到會得到董建華先生的關注。”王靜凡笑著說。
區文體局:有申遺成功的可能
在采訪過程中,王靜凡還拿出一份他用鋼版書寫的申遺材料,其中在材料里他特意注明了鋼版畫技術的獨特性。
“今年,我聽說咱們沈陽有很多項目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覺得我的鋼版畫制作工藝也具有這個資格,所以我準備先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后沖擊世界遺產。”王靜凡說。
目前,王靜凡已準備好了材料并自拍了很多作品照片,準備向大東區文體局申報。
8月21日,本報記者致電大東區文體局,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王靜凡的鋼版畫制作技藝具有獨特性,是有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的可能的。
鋼版畫:將國畫與版畫相結合。需要鐵筆、蠟紙、一截木頭、一塊膠皮,將蠟紙固定在木頭和膠皮上,然后用鐵筆逐層向下刮,再逐一上色,印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