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件民國體育藏品歸屬成謎
400件民國體育藏品歸屬成謎
400件民國體育藏品歸屬成謎
一位收藏家正為他的藏品歸屬而煩惱著,但相信這是幸福的煩惱。在民間收藏領域,這樣的煩惱越多越好。
2006年8月10日,“中國近代體育藏品展北京首展” 在首都圖書館落下帷幕。然而,400件民國體育藏品的話題并沒有劃上句號,這些藏品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家園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廈門:煮熟了一只鴨子
2006年3月,第三屆中國(廈門)體育休閑用品博覽會如期召開。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廈門博覽會首次被冠以“海峽兩岸體育休閑用品交易會”的名稱,并特辟了臺灣展廳。在散發著濃烈兩岸交流氛圍的展會上,號稱“民國體育藏品收藏第一人”的趙曉凱帶來了自己的400多件近代體育藏品。400多件藏品中,絕大多數都是民國時期的,因此一亮相就引起了轟動,其中有一件“特別”的藏品更是在廈門激發了各方的廣泛興趣。
這件“特別”的藏品就是當時國民政府舉辦1948年“第七屆全國運動會”時的會刊。該會刊由10張老報紙組成,上面以珍貴的圖片與文字詳細記錄了臺灣省體育代表隊參加“七運會”,并受到了大陸同胞熱烈歡迎的情形。這是在1945年臺灣光復之后首次回到大陸參加全國運動會。臺灣省隊在這次全國運動會上成績一鳴驚人,取得了多個項目的冠軍。
從內容上說,珍貴的會刊以實物形式證明了兩岸體育自古一家,而以此為代表的400件民國藏品對于宣傳兩岸統一大業具有的非同一般的意義,也就自然而然地凸顯出來。
2006年5月,也就是在僅僅事隔不到兩個月之后,廈門方面再次邀請趙曉凱攜帶這些藏品進行專門的“民國體育藏品展”。媒體報道中出現了這樣的標題——《民國體育藏品將落戶廈門》。
其實,就在趙曉凱第一次攜民國藏品出現在廈門時,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就帶領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參觀了展覽,并在“七運會”會刊那張“臺灣短跑四怪杰”照片前合了影。在展覽現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洪碧玲當即鼓勵趙曉凱把藏品留在廈門,并現場將“民國體育博物館”籌建一事列入了議事日程。
廈門方面的攻勢顯然打動了趙曉凱。趙曉凱向各方表達了對于廈門方面熱情的感動,各方也都在這時得到了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民國體育博物館”將落戶廈門鼓浪嶼。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即使是趙曉凱本人也公開表示,廈臺一水之隔,鼓浪嶼是中國近代體育昌盛之地,兩岸有著深厚的淵源,把“民國體育博物館”建在這里,將有利于兩岸人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體育發展史,加強兩岸的體育交流。
然而,就在此時,另外一支力量卻以強勢姿態浮出水面,加入到趙曉凱民國藏品歸屬的競爭行列中。廈門煮熟的鴨子忽然有了飛走的可能。
溪口:“民國第一鎮”的誘惑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是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但為人們熟知卻是因為此地是蔣介石的故里。溪口由此也素有“民國第一鎮”之稱。近幾年來,如何發揮優勢重振“民國第一鎮”成了當地箭在弦上的課題。據稱,溪口目前當地一年的旅游門票收入超過了1個億。這為他們下一步的規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幾乎在與廈門聯系同步,溪口方面也收到了趙曉凱民國體育藏品的相關資料和圖片。溪口人驚異地發現,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居然總共舉辦了七屆全國運動會,而且參加了三屆奧運會。體育藏品所反映出的豐富內容讓人浮想聯翩。
不僅如此,細心的溪口人還注意到了兩件對于他們來講非同一般的藏品。
第一件就是“蔣介石46歲生日體育章”。這個徽章稱謂來自趙曉凱的命名。該章是奉化縣初級中學為蔣介石慶祝46歲生日舉辦的一屆學校運動會的紀念章。高度為46毫米,暗合蔣介石46歲生日。上面還印制著生日時間:10月31日。
第二件是我國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先生的照片以及黑白電影膠片資料,而王正廷先生的老家正是浙江奉化。
2006年6月,溪口旅游集團對趙曉凱表示,溪口正在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在這樣的一個文化組成當中,體育文化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以他們掌握的情況看,能夠擁有這樣一批民國期間體育文化實物的只有趙曉凱。因此,溪口希望整體買斷趙曉凱的這批藏品,價格多少由趙曉凱來開。為了實現順利收購,溪口甚至向趙曉凱透露這樣的口風:你的價格可以開得高一點。
以溪口特殊的歷史地位,收購這樣一批民國藏品顯得順理成章,而其所起到的作用與廈門相比可謂異曲同工。面對“民國第一鎮”所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對方的誠意,趙曉凱有些猶豫了。
北京:《競報》出面“攪局”
就在趙曉凱舉棋不定的時候,北京《競報》的一位記者卻讓事情再次節外生枝。
這位記者在得知目前還留在北京的400件民國體育藏品可能“流落”北京之外后,立即找到報社領導匯報了情況。作為一張為了迎接奧運而策劃運作的報紙來說,這批難得的近代體育藏品對于北京奧運意味著什么,他們當然有著更強烈的敏感。
于是,在《競報》的推動下,首都圖書館推掉了檔期內的其他展覽,力邀趙曉凱在館內免費舉辦“中國近代體育藏品展”,為這些藏品提供24小時保安服務。無論是《競報》還是首圖,他們都希望通過展覽呼吁北京有關各方對于這些即將“外流”的近代體育藏品給予特別的關注。
果然,隨著展會的進行,中國體育博物館、北京民俗博物館等單位找到了趙曉凱,探討這些藏品留在北京的可能性,一些個人也在此時聯系趙曉凱,希望就這些藏品在北京當地進行相關的合作。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趙曉凱的態度成了問題的關鍵。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家都是有了初步的意向,然后再具體談價格、轉讓或合作的細節。在當前的情況下,轉讓和合作都有著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實際上,對于趙曉凱來說,其最初的想法就是在北京辦館,將自己的收藏與2008北京奧運會結合起來。現在,隨著北京方面的“利好”不斷出現,北京的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強,畢竟北京奧運會這樣舉世關注的盛會才是目光的焦點,也是充分展現體育藏品價值的最佳平臺。
但是,事情顯然并非如此簡單。以中國體育博物館來說,民國期間的體育藏品從建館之初就極為匱乏。雖然在隨后的這些年當中,中國體育博物館想方設法擴充館藏,無奈市面上幾乎見不到這方面的藏品,因此收獲甚微。趙曉凱的收藏數量達到了400多件,是一座現成的“寶藏”。但是,面對這樣一批“寶藏”,中國體育博物館全部“吃下”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吃下”一部分“以補館藏”雖然更近于他們的工作習慣,但卻恐怕只能是一廂情愿而已。
中國體育博物館如此,北京的其他各方也面臨類似的問題。也許,合作的方式最有可能實現雙贏,只不過合作涉及的問題也不簡單。
民國體育藏品為何如此吃香
從北京、廈門、溪口三地對400件民國體育藏品的歸屬爭奪中,我們看到,民國體育藏品所受到的追捧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這些距今并不算遠的收藏何以會受到人們如此青睞?
對此,一位進入體育收藏領域長達30年的資深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趙曉凱手中這些民國體育藏品的規模,迄今為止,在我們所知的市場中還絕無僅有。由于我國歷史的原因,民國體育藏品在收藏者手中極少,而趙曉凱手中卻達到了400件,并且幾乎50%以上的藏品都十分珍貴。應該說,民國體育藏品本身質量就很高。以徽章為例,其材質非銀即銅,設計考究,一些徽章居然用的是琺瑯裝飾。從另一方面說,在國家積弱的大環境之下,這些珍貴的徽章身上閃爍著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擁有令人感動的社會內涵。”
對于體育藏品的身價飆升,趙曉凱本人有著最為深切的感受。趙曉凱說:“在整個收藏領域,體育收藏屬于相對冷門的分支。多少年來,這個領域中的收藏人數與其他門類相比有著相當的距離。這樣的情況在去年發生了逆轉,究其原因,首先是2008北京奧運臨近,體育收藏越來越熱,其次是收藏以外的投資渠道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民間資本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進入到收藏領域,也因此在收藏市場掀起了波瀾。可以說,從2005年開始,體育收藏開始升溫,而在今年,種種跡象表明體育收藏市場正在告別過去低迷徘徊的局面。”
談及民國體育藏品,趙曉凱分析認為:“從收藏板塊來看,新中國體育藏品收藏還沒到市場追捧的時候,因為收藏很多是需要年代沉淀的事物。但是民國乃至再早一些的體育藏品就不同了。在這個領域中,收藏人數少,藏品在市場中很難見到,交易幾乎沒有。而另一方面,這些民國體育藏品的價值卻逐漸被收藏者所認識,特別是去年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握手之后,民國時期藏品紛紛漲價,收藏溫度陡升。一年之間,無論是我的收藏品還是其他人的民國期間的體育藏品都身價倍增。一些稀有的品種,比如民國參加三屆奧運會的相關藏品已經是天價。”
那么,一年之中,民國體育藏品的身價到底飆升了多少呢?趙曉凱說:“自‘胡連會’之后,一年時間,民國體育藏品的身價幾乎是翻了5倍以上。現在民國體育藏品市場的一個特點是少,另一個特點是貴,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件藏品,對方開口的價格給你的感覺是,你已經買不起了。”
一方面抱怨繼續收藏的難度,另一方面,趙曉凱自然是市場走高的直接受益者。有專家評估認為,趙曉凱目前的400多件藏品,市場總價格應該可以達到500萬元。在廈門展覽期間,有一位日本人曾出價300萬元購買趙曉凱的全部藏品,被趙曉凱拒絕了。其實,即使拋開保護祖國文物的基本理念,僅就市場價格做一個衡量,對方開出的價格也不一定具有絕對的吸引力。
趙曉凱說:“如此行情在以前的體育收藏市場是不可想像的。而且,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體育收藏肯定還會迎來新的高潮。今年的8月8日,慶祝北京奧運倒計時兩周年的活動十分盛大,而明年的8月8日,慶祝的規模與熱度絕對超過今年,2008年則是可以預見的沸點。”
正如趙曉凱所言,“胡連會”、北京奧運、市場稀缺、媒體追捧……當一個個具有市場決定性的因素同時匯集在了民國體育藏品上,其所造成的推動力就顯得巨大無比。但是,趙曉凱仍然面臨幸福的煩惱,他的這批“寶貝”能否最終得到一個他所向往的家園,一切還都充滿了變數。
截至記者發稿,廈門方面關于民國體育博物館的選址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奉化溪口也仍在等待趙曉凱的報價,北京有關各方也在盼望另一個結果。在同一個夢想之下,400件罕見而齊整的民國體育藏界精品歸宿牽動著人們的心。所有的人也都希望,最終的結局對于體育收藏市場乃至于整個社會,都能夠產生樂觀而積極的影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