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五萬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五萬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目前至少有5萬余件殷墟文物流失海外。國家文物局一位官員在殷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后稱,中國不會放棄根據國際公約索回非法流失海外文物的權利。
“流失海外的殷墟文物都是在解放前,準確點講是在清末民初年間流到海外的?!睋袊笊涛幕瘜W會副秘書長孟憲武介紹:在解放前,先是當地農民,后是古董商,再后是當地軍閥、官紳,紛紛盯上了小屯這塊土地下埋藏著的甲骨、青銅器,都想從中牟取暴利。
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同樣喜歡小屯出土的文物,外國傳教士庫壽齡、方法斂、明義士等人很早就開始收集甲骨,收藏甚多。“通過商業途徑,在中國境內的外國傳教士和其他外國人購買和轉賣,殷墟的不少珍貴文物流失海外,而后由于戰爭,日本軍人和其他一些外國人趁國內局勢動亂,劫掠殷墟文物,這是殷墟文物流失的另一重要原因。”孟憲武說。
1899年,紫禁城里的南書房行走、國子監祭酒、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了帶有特殊的符號的“龍骨”,初步確定這種骨頭應該是用于記錄文字的工具。他的發現在北京城的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商賈名士中形成了一股購買收藏“龍骨”之風。
1915年,大學問家羅振玉經過考證后親赴河南安陽收集甲骨,終于確定了小屯即為甲骨文的發現地,并確定了小屯即為商朝后期的政治中心——殷墟所在地。
消息公開了,小屯村告別了3000多年的寧靜,先是當地農民刨坑挖土尋找甲骨,之后有大批的古董商販專門在小屯駐扎,雇人挖掘。從這時開始,大批甲骨被運向達官貴人的書房客廳。甲骨文被發現后的100年里,從小屯村以及周圍的土地下挖出多達15萬片的甲骨,伴隨甲骨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等珍貴文物。
“流失海外的殷墟文物中,在日本的最多,加拿大次之,英國、法國、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也有。”孟憲武說。據統計,共有12個國家或地區收藏甲骨約26700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