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胡德生先生印象
厚積薄發胡德生先生印象
厚積薄發胡德生先生印象
初見胡德生的人,會以為他是個“大老粗”。他的臉瘦瘦的,黑黑的,下額上的硬胡茬依稀可見,衣著普通,憨厚質樸,讓人很難想象他就是一位頗具知名度的文物專家。
胡德生出生于北京昌平農村,1966年初中畢業后回鄉務農,因為工作成績突出,由大隊推薦、公社保送上了北京大學。1975年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家具的保管與研究工作,直接受教于王世襄、朱家氵晉先生。當時對胡德生來說,這項工作異常陌生。兩位老師指點說,任何事物都有其由產生、發展到成熟的演變過程,家具藝術也不例外,要想深刻認識它,必須首先了解它的歷史發展過程。然而,在胡德生剛接觸古代家具的時候,國內尚沒有關于這方面的系統資料。于是,他開始集中精力搜集資料,翻閱了自創刊以來所有的《文物》、《考古》、《文物資料叢刊》、《考古學報》、《工藝美術》、《裝飾》等專業性雜志。除了看專業刊物外,還瀏覽了各博物館藏品圖錄、歷代繪畫圖錄等多種書籍,積累了大量出土文物資料和各時代家具的形象資料,并結合故宮藏品進行排比研究。厚積才能薄發,1986年胡德生在全國率先寫出了《清代廣式家具》一文,得到眾多專家的充分肯定,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胡德生還有個拿手“絕活兒”就是畫圖,這同他的刻苦與勤奮也是分不開的。大家知道,家具的發展過程主要靠造型、裝飾紋樣和結構來了解。胡德生沒有學過繪圖,這成為他在工作和學習上的一道難題。初畫大都不行,經過三、五遍的反復,直線圖大體過關,而帶曲線的圖還是不行,有的一條曲線用曲線板拼接二三段才能畫完,而接點處總是留有痕跡。后來他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剪一段獨股銅心塑料皮電線,根據所需曲線彎曲成型,放在紙上用手指按壓住,再用筆沿曲線一次畫成。經過長期實踐,胡德生的繪圖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多部專著中的線描插圖都是他親手畫的。
二十多年來,胡德生就是靠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完成了由一個對古典家具一竅不通到成為該領域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的轉變。他先后在《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香港《中國新訓》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同時,參加了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角卷以及《故宮文物大典》家具部分的編輯工作。1993年胡德生出版了《中國古代家具》。1996年末至1997年初,又先后出版了《中國古代家具與生活》和《中國古代家具與建筑》。此外,他還應邀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東方收藏家協會、天津市文物公司、山西省收藏家協會等單位講授古典家具知識講座,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胡德生現任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中國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