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銀行的記憶
四明銀行的記憶
四明銀行的記憶
四明銀行,初稱“四明商業儲蓄銀行”,是解放前八大商業銀行之一。成立于1908年9月11日(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十六日)。行名取自寧波西南的四明山。由寧波人袁鎏、李云書等富商發起創立,第一任董事長為周晉鑣。開業時實收資本金75萬兩,后續收資本金75萬兩,共實有資本金150萬兩。四明銀行總行設在上海寧波路,分行主要在浙江各地。辛亥革命時,由寧波人孫衡甫盤進,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開拓業務積極進取,創辦了四明儲蓄會,最高存款額高達4000萬元之巨,在當時的上海、浙江等地頗有聲譽。1920年,該行在上海北京路240號,即江西路口轉彎處自建行樓,于1921年9月總行遷入營業。1935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加入了官股,并由財政部派入的吳啟鼎任董事長,從此四明銀行被國民政府所控制,成為其推行各項金融政策的工具。在抗戰前期四明銀行業務較好,除存放款、匯兌外,另有較重要的、很有特色的信托和倉庫業務,它對支持中國抗日后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好的貢獻。
四明銀行在成立時就獲得了貨幣發行權,于1909年(宣統元年)就開始發行第一版紙幣。第一版紙幣是委托上海商務印書館和集成圖書公司印制的,采用當時國際上最先進技術,即銅版凹印。印出來的鈔票圖紋精致,線條清晰,立體感強,很受人們的喜愛。其后各版不管是在國外印制還是在國內印制都較精美。據記載,四明銀行紙幣自1909年發行起至1935年11月民國政府實施法幣政策,停止其紙幣發行和流通,共歷時27年。其間,四明銀行共發行紙幣8版,面額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發行總額為1922萬元。四明銀行紙幣上的主圖案為四明山或四明銀行樓外景。該行紙幣1935年實施法幣政策時全部收兌,漏兌者甚少,故大都屬稀品,特別早期發行的版別許多已成孤品,藏家難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