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遺”重評多皆因殺雞取卵
中國“世遺”重評多皆因殺雞取卵
中國“世遺”重評多皆因殺雞取卵
由江蘇省社科聯等主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發展論壇17日在南京開幕,兩岸80多位學者專家展開熱烈交流。臺灣佛光大學創校校長龔鵬程針對目前大陸在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一些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做法,提出了異議和批評。
據揚子晚報報道,中國大陸目前是申報「世界遺產」最多之地。一旦「申遺」成功,立刻身價百倍,變成觀光熱點,也成了地方上的搖錢樹。龔鵬程認為,如申遺不是為著珍惜文物,而是想用它來賺錢,則申報成功的那些古跡就只能作敲門磚。因此,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就有5處遺產要重新評估,其中布達拉宮已連續三年被要求重評,紫禁城及三江并流處都是第二次,情況也比較嚴重,「評估若不通過,就得除名?!苟谏陥笫澜邕z產的江南水鄉周莊,原本樸實的小漁村,成了個大賣場,嘶喊叫賣沈萬三大蹄髈?!柑泱o固然肥甘可口,但家家戶戶都在賣一坨坨油滋滋的蹄髈,看了只會讓人倒盡胃口?!?
龔鵬程同時表示,一些旅游業者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條件和定位,在古跡文物區或自然生態區,動輒大肆興建休閑旅游設施,以致嬉鬧喧囂。表面上販賣自然資源吆喝祖宗遺產看起來容易,其實卻很難。因為自然生態或文物古跡之保護、開發所涉及的知識與技術困難最大,絕不是在古跡門口擺張椅子坐個人就可以。
他表示,歐洲的文物建筑和歷史古跡中,通常都沒有商業或游樂設施。偶爾有些小報書攤,皆以提供導游書、地圖等為主,不供應吃喝,游客應懂得自備干糧。我們恰好相反,最好最重要的位置,通常都被商家占了,供游客大吃大喝。古跡與歷史建筑,靠近街道處亦動輒拆窗打墻,辟為商舖,以致游客本擬去看名勝古跡,結果常常只是去了餐廳。
他坦言,目前整體的資源保護方面的學術力量都還很薄弱,對小景區更是很難照顧到,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任由地方上瞎整。如曲阜孔廟,有陣子包給深圳一家公司去運營,該公司用水沖洗梁棟,結果把雕梁上的畫給沖洗掉了,輿論嘩然。
事實上,古跡維修需要大量科學試驗與研究,還要有嚴謹的態度,「像意大利的君士坦丁凱旋門,要洗去污垢,既不能刷,也不能洗,而是用一種噴霧,待積垢軟化后才一小段一小段清下來。每段噴霧都要三個月,清理也是一厘米一厘米地做。凡有歷史的城市,要規劃或改建,一定要有總的建筑師、總文物保護師、考古總監聯合簽署才行,不允許業主自己亂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