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指責中國建筑“模仿秀”
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指責中國建筑“模仿秀”
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指責中國建筑“模仿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傅熹年今天對中國建筑界模仿、抄襲國外成風這一現象提出批評。“中國自己蓋的房子比外國在中國蓋的還‘洋’”、“來到中國,跟在國外沒什么兩樣”。
他說,上海金茂大廈采用美國設計方案,其外形設計還吸收了中國古代密檐塔的一些特點。中國建筑設計應該更多地考慮適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他呼吁說,中國建筑的發展要不斷運用中國傳統,形成并弘揚建筑藝術上的中國氣派、中國味道。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高級建筑師,傅熹年在出席今日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時對記者說:“近幾年,中國建筑領域的很多工程項目都傾向于選擇外國的設計方案,總覺得‘外來的和尚、遠來的和尚會念經’。”
傅熹年稱,并不是所有的建筑設計都是國外強,外國建筑師能做的,中國建筑師也毫不遜色。像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北京十大建筑,就是中國建筑師自己的杰作。他同時坦承,在摩天樓的建筑設計方面,國外的確有經驗,但不能就此盲目迷信一切都是“外來和尚會念經”。他希望建筑工程設計方案選擇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尚”不論內外遠近,應該一視同仁擇優錄用。
六十九歲的傅熹年為此還舉出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他說,某地為建一項重大工程項目而進行國際招標,結果兩次都是由中國國內的設計方案中標,但當地主管官員卻堅持要采用“外來和尚”方案,前兩次招標結果因而均被放棄。“你不要以為我在講故事,這是事實!一個中國經常發生的事實!”傅熹年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