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對瓶世無雙
文武對瓶世無雙
文武對瓶世無雙
青花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桂林博物館的明代出土梅瓶中最具特色的也正是青花梅瓶,不但品種較多,釉色豐富,紋飾還很生動有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72年從桂林市東郊明代靖江安肅王朱經扶夫婦合葬墓出土的青花西溪問樵圖梅瓶及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經耿寶昌先生鑒定,這對珍貴的文武圖梅瓶,是明代宣德時期官窯器物。從器形到圖案,均為青花瓷中的上品,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與之相似者,是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中國青花瓷黃金時期的典范之作。
這兩件梅瓶高38.2厘米、腹圍65.3厘米、口徑6厘米、底徑11厘米。造型工整端莊,美觀秀雅。豐肩圓腹,平足沙底。胎體厚重,瓷質細白,釉色瑩潤。瓶體圖案共分四層,頸部為龜背錦地紋。肩部繪波濤開光海馬紋,其波濤洶涌澎湃,氣勢磅礴,有濁浪排空之勢;脛部繪的海波紋與肩部的海波紋遙相對應,給人以寬闊無邊之感。
腹部主題圖案兩瓶迥異,其中西溪問樵圖梅瓶,繪一朝廷官員坐騎徐行,隨行侍從肩托一柄寶劍在前引路。官人正勒馬回首,與一樵夫搭話,仿佛出行途中向樵夫問路。樵夫砍柴歸來,正在路邊歇息,剛好遇官人詢問,起身互致問侯,指點迷津,臨別還拱手作揖。雖是村野鄙夫,卻知禮識義,令人敬佩。
另一件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圖中的官人神態怡然,亦坐騎而行,馬前一琴童挾琴引路,馬后一仆人肩擔酒食隨行。遠處群山滴翠,碧水橫流。路旁柳枝隨風搖曳,人物衣飾隱約飄動。整圖構思精巧,形神兼備,筆法極為細膩,人物、馬匹、器用、景物比例準確,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尤如一幅精美的中國水墨畫。這兩件梅瓶圖案,盡管人物衣飾為典型的明代風格,但從圖意看,所反映的內容應為俞伯牙初遇樵夫鐘子期以及擔酒攜琴拜訪老朋友這兩個主題,并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這種內容互為補充的對瓶瓷畫實屬少見,可謂文武合璧,舉世無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