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當代中國攝影家共同"風光一把"
17位當代中國攝影家共同"風光一把"
17位當代中國攝影家共同"風光一把"
據攝影史記載,1826年法國人J.N.尼普斯用暗箱所拍攝的世界上第一張實景照片一一《窗外景色》即是一幅純粹的“風景照”。從那時起,攝影便和風景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緣份與生俱來,可以這樣說:攝影存在一天,就一天不會放棄這種符合攝影表現的特性而永遠與“風景”攜手而行。然而,在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攝影是否是藝術,早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為獲得一席“藝術地位”,風景攝影始終與繪畫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就不足為奇了。“達蓋爾攝影術”的發明者達蓋爾本身就是一位畫家,那是他利用“鏡箱”替代畫筆“拍攝”真實風景的初始階段。至此170年間,西方的風景攝影歷經從畫意、純影、抽象、新寫實主義到“f/64”……最終從繪畫的窠臼中走出,為攝影這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攝影這門舶來品很自然地繼承和汲取了千百年來傳統繪畫的創作理念。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之下,從“光社”到“黑白影社”,從繪畫派的“寫意”到現實主義攝影觀念的萌發,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風光”攝影而延續至今,成為當代中國攝影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也正因為國人的審美意趣和本能性的需求,以風光為拍攝對象的類型仍將會存在,并且占有一席之地。
實踐證明,風光攝影對影像的極至苛求,對技術的操控、機遇的把握、敏捷的瞬間捕捉,尤其是對自然充滿尊崇的投入,構成風光攝影的難度。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歸屬則是“決定性瞬間”([法]亨利.卡笛爾.布勒松 Henri. Cartier. Bresson)的理論:“攝影是在一瞬之間,敏感地抓住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的藝術”。“瞬刻即永恒”,沒有比在大自然的拍攝過程中,發現和捕捉到那個特定時刻、特定地點,呈現在你面前的瑰麗景觀而感到莫大的精神愉悅了。因此,風光攝影家的天職與其說是“創作”倒不如說是借助于攝影有選擇地對造物主賦予自然的神奇創造進行詮釋。
“雪月風花近百年”,中國的風光攝影道路坎坷,在爭議和變革中一路走來。值得欣慰的是,那些在風光攝影領域中執著地追求一一“為人生而藝術”且做出卓越成就的攝影名家已經獲得社會的認知和肯定。
今天在“云天影像空間”,會聚一堂“風光一把”的17位當代中國極具影響力的攝影家,是立志于風光攝影的“第一把”,他們是一群在攝影領域中辛勤耕耘的實踐者和探索者,為繁榮中國當代的攝影事業功不可沒。展覽中這些攝影藝術作品,是他們傾其畢生精力的創造,是當下廣為流傳的經典之作。
“風光之后的風光”將會呈現出怎樣的變數和格局,也許最終依舊與傳統保持著某種若即若離的關系,始終還是將瞬間紀實介定為風光攝影的唯一準則。畢竟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那些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最能充分地體現出人的精神并引起人們思索產生共鳴的藝術作品。
在這個“影像爆炸”的年代,視覺藝術始終處于文化變革的前沿,而多元化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的中國風光攝影,也同樣面臨著多樣的選擇與創新。正是基于這一點,“云天影像空間”的創立,將為攝影藝術的多元化搭建一個能夠充分展示作品的平臺,為我們,更為后來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