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沈定庵書法藝術(shù):筆力到老老更工
簡評沈定庵書法藝術(shù):筆力到老老更工
簡評沈定庵書法藝術(shù):筆力到老老更工
時間:2006-08-16 09:48:00 來源:人民日報
市場
>簡評沈定庵書法藝術(shù):筆力到老老更工
 |
永和筆陣在山陰,右軍以降,流風所及,越中書家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彰顯者,如隋智永、唐虞世南、明陳洪綬等等,不勝枚舉。元以后,會稽于“二王”之外另辟蹊徑者亦大有人在,且代有聞人,若楊維楨之跌宕奇縱,徐文長之狂怪不羈,趙撝叔之酣暢沉厚,戛戛獨造,彪炳書史,足可為證。
斯風下漸,古越書壇,又出高人,此人姓沈,名定庵,以一手高古博大、超塵拔俗的隸書稱雄。觀其書作,平淡天真,古樸渾厚,寓清麗于雄渾之中,藏秀美于宏壯之間,見靈氣在筆墨之外,舒卷恣肆,新意紛呈。他把隸書結(jié)體由寬扁易為方長,由沉靜易為飛動,波瀾起仗,蘊藉耐讀,如飲佳釀,如坐春風,有筆力千鈞之感、穩(wěn)重雅逸之氣。
在沈定庵先生的書法作品中,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還是他那恣肆汪洋、雷霆萬鈞的筆力,能如此純熟地運用筆力,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對于筆力的認識,他自有獨到的見解。在《隸書簡論》一文中,他講到“作隸須力遒,是指寫得力飽氣足,使人看來起勁。‘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早已成為品評書法作品公認的標準之一。要想獲得‘有力之美’的效果,首先取決于作者駕馭毛筆這一特殊工具的功夫和技能。這種力,并不是求其表面張揚外露,而是滲透著作者的情意并表現(xiàn)于筆墨中的錐沙印泥之妙,使之有一種‘骨勁’和‘內(nèi)美’”。這里所謂的“筆力”,其意有二:一曰“骨勁”,需日夕操練方能得之;一曰“內(nèi)美”,需日積月累方能養(yǎng)成。先生于此,嘔心瀝血,孜孜以求,窺其學書經(jīng)歷,可見一斑。
沈定庵6歲習字,童稚自然,率真質(zhì)樸,得鄉(xiāng)賢書壇大家徐生翁嘉許。其父沈華山為近代大畫家王一亭先生弟子,越中書家,曾任鏡湖書畫會會長。庶母諸素君工寫意和工筆人物。12歲時,他在雙親的訓導下,系統(tǒng)地學習篆刻、書法、繪畫,14歲起,從粵儒馮凌云、閩哲林眾可、湘賢荊冬青學習隸書。他在《嶺南往事憶》一文中敘述了這么一段故事:日本侵略中國時,他隨父避難廣州灣,一日見街坊一家店鋪里掛著伊秉綬的手跡,讀后如癡如醉,不忍離去。店主蔡惠和先生見他小小年紀,如此好學,乃盡出所藏,供他臨摹。少年沈定庵獲此良機,便探本求源,推索其意?!坝谖鳚h金石則好魯孝王陵塞石刻石,張遷、華山、西狹頌、石門頌、史晨諸碑,每種各臨摹數(shù)十遍。于篆則學散氏盤、石鼓文,又復沉浸于六朝、北魏書體。這樣朝夕臨讀,寒暑不輟,達數(shù)年之久,收益匪淺。”而立之年,經(jīng)人引薦,他正式列入徐生翁門下,自此更是廢寢忘食,數(shù)十年如一日,遍臨漢魏六朝碑志,以其超悟及勤奮卓自成家。如今,先生年近80高齡,仍手不釋卷,終日臨池不輟。南朝王僧虔《答竟陵王書》云:“張芝、索靖、韋誕、鐘會、二衛(wèi)并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yōu)劣,唯見筆力驚絕耳?!惫P力驚絕者,方顯書法造詣之高也。觀沈定庵先生作書,落筆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筆鋒行走紙上,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他將手中一桿毛筆使得出神入化,書法悟透秦漢意。其于筆力的貫注深入精微:中鋒澀進,節(jié)節(jié)加勁,如蠶食葉,如錐畫沙。當有人問他習書有何秘訣時,他笑笑說:“老老實實臨帖,不會很快討好,但路子正,穩(wěn)健,看似慢,其實進步反而快。要真說‘秘訣’也是有的,用筆盡可能筆筆中鋒,追求線條厚重、飽滿、通暢之境?!边@其實也是他幾十年苦練“骨勁”的經(jīng)驗之談。
筆力的“內(nèi)美”關(guān)乎個人的修養(yǎng)和追求。書家氣質(zhì)、涵養(yǎng)、情感的不同,造成了用筆“筆力”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千里陣云、百鈞弩發(fā)、高峰墜石、萬歲枯藤,皆筆力外露之形態(tài)也。元代郝經(jīng)在他的《敘書》一文里說到,學習書法除了要循序漸進外,還須“讀書多,造道深,老練世故,遺落塵累,降去凡俗,翛然物外,下筆自高人一等矣。此又以道進技,書法之原也?!闭f明了積累學養(yǎng)對提高書法作品“內(nèi)美”的重要性。沈定庵先生熟諳其中玄機,習字之余,于詩文、繪畫、治印皆有涉獵。他有六大愛好:一為嗜書成癖,手不釋卷,他曾做詩描述這種心情:“平生恨少讀,一日補千行”;二乃好寫文章,品藻人物,闡揚風土,評析藝事,考據(jù)典實,文質(zhì)相生,娓娓道來,常有見諸報端,且結(jié)集成書,名曰《定庵隨筆》;三是詩書會友,廣泛地向社會學習,向自然學習。其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許多名山大寺都留下了他精心創(chuàng)作、免費贈送的書法作品;四為尊師重道,特別是對先師徐生翁,恪守弟子之責,多次為乃師舉辦展覽,撰文介紹,一生敬仰有加,自言“我于徐師,既學書藝,更師人品,今師雖早歸道山,而仰之彌高,諄諄教誨,矢志不忘”;五是愛好佛學,為人恬淡平和,近年來其書作由雄強中隱現(xiàn)出來的一股清標之氣,可能與此有關(guān);六是助人為樂,救災扶貧,當?shù)貫榛I建紹興大學、整治環(huán)城河等項目募捐集資,他往往主動請纓,奉獻墨寶。
書道之妙,妙在字外,沈定庵先生盡得個中三昧。他的這些愛好,奠定了其作品所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和豐厚的人文藝術(shù)含量。他說:“個人書法風格需要十年甚至終生不斷學習、錘煉才能形成?!鄙蚨ㄢ窒壬P力的成熟、老練、華美、清雄和準確,都是靠他內(nèi)心的綿繡來襯托的。當代書壇對于沈定庵先生的人品藝術(shù)給予了高度評價。沙孟海先生說:“上海有個王遽常,寫的字不像他老師沈寐叟;會稽沈定庵師從徐生翁,作品亦難見到生翁的痕跡?!眳钦墒裣壬J為:“定庵先生是一位有成就的書法家。他兼擅各體,不論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或草書;無不法度嚴謹,沉雄厚實,并且各出新意,不落前人窠臼。他以獨出心裁的結(jié)體,形成自己的風格,使人眼界為之一新。”
“文章驚世世所重,筆力到老老更工?!鄙蚨ㄢ窒壬鷮嵵撩麣w。
沈定庵,1927年出生,浙江紹興人,又名小山、觀正。幼承家學喜習書畫,早年師事馮凌云、林眾可諸人,后又得徐生翁指授。遍臨漢魏諸碑,兼取并蓄,擅多種書體尤以隸書見長。所作力厚骨勁,氣韻生動,為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海內(nèi)外專業(yè)機構(gòu)收藏。撰有《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及其思想》、《徐生翁先生及其書法藝術(shù)》、《簡論徐生翁先生書法藝術(shù)的歷史地位》等論文。有《沈定庵書法作品選》、《沈定庵隸書兩種》及《定庵隨筆》行世。歷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現(xiàn)為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蘭亭書會會長、浙江省文史館館員。
 |
凡注明 “卓克藝術(shù)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shù)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shù)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