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藏者絡繹不絕 奇石拍賣難現(xiàn)火爆
民間藏者絡繹不絕 奇石拍賣難現(xiàn)火爆
民間藏者絡繹不絕 奇石拍賣難現(xiàn)火爆
歷經兩個多星期的采訪調查結果,讓記者著實吃了一驚:在展場上風風火火的奇石,一到了拍賣場上就儼然是一只“病貓”。盡管參拍的人眾多,但真正出手的人卻極少,能出高價的人更少。參拍者對上拍石頭品頭論足、說長道短,十分挑剔。再好的石頭一上拍臺便“病態(tài)”百出,定好的起拍價在眾多參拍者的眼里瞬間顯得“中氣不足”,難保身價。
奇石拍賣真的成了一只病態(tài)的“貓”?
民間藏者絡繹不絕
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截止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奇石收藏家協(xié)會多達近千個,有很多縣、區(qū),甚至鄉(xiāng)鎮(zhèn)都成立有奇石收藏家協(xié)會,而且各協(xié)會會員眾多,少則十余人,多則數(shù)百乃至上千人。
“奇石收藏家協(xié)會在全國各地的會員有上百萬人,但這只是一個公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而事實上,收藏奇石的民間愛好者遠不止這個數(shù),他們的收藏很廣泛,并沒有加入專門的協(xié)會。這類人在全國可能有上千萬。”四川藏家朱利民告訴記者。
的確,民間奇石愛好者絡繹不絕。
在成都市一環(huán)路西二段黎國輝的家里,記者就看到,他家的書房里擺滿了上百種奇石。
“這些奇石都是我在外出時撿回來的,作為我個人的業(yè)余收藏。你說有多大的投資價值,我倒不覺得。石頭嘛,遍地都是,誰都會撿,只是石頭質量的好壞不同罷了。”黎國輝說。
競拍者難慧眼識金
真如這位業(yè)余奇石愛好者所言,奇石的投資價值沒有多大?
據記者了解,在四川,至今為止還沒有一次像樣的奇石拍賣會。記者電話連線采訪了南京某拍賣公司的負責人李經理。李經理告訴記者,奇石拍賣的確不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原因是競拍者難以慧眼識金。
“奇石雖奇,但品種眾多。就拿天然奇石來說吧,由于大自然千萬年來的鬼斧神工,鑿出了無數(shù)的奇石。這些奇石隨處可見,雖然質量一般,但只要你用心地去找,一般還是有可能找到漂亮的奇石。”李經理說。
“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競拍者對奇石很挑剔,有些看上去的確很奇的石頭,在他們眼里不算什么。這與各人的文化和審美觀念有關。不像房產、汽車類標的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價。因此,很多參拍者難以慧眼識金。”
拍企認為“毛多肉少”
廣州某大型藝術品拍賣公司的周總經理認為,奇石拍賣其實是一件“毛多肉少”的活兒。
首先,成交率很低。“我們公司在今年舉行了一場奇石拍賣會,結果,上拍的近五百件拍品中,成交率還不到20%,拍賣結果相當令人不理想。這是導致拍賣行不愿意拍賣的原因之一。”周總說。
其次,宣傳費用高。相比房產、汽車、股權等實物資產標的來說,奇石拍賣需要做的宣傳規(guī)模顯得要更大些。因為奇石是一個藝術品行業(yè),與房產等實物資產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因此,要拍賣出去,必須進行大規(guī)模的宣傳,從而導致費用增高。
第三,成交價格低。由于奇石(工藝石除外———記者注)是大自然所造,得來相對容易,因而難以拍出高價。“我公司在上次的奇石拍賣會上,一塊估價為2萬元的石頭,結果只以底價拍出。而更多的則連起拍價都沒達到。”周總說。
拍賣將唱市場主角
奇石拍賣行情如此不令人理想,那么,它的出路在何方呢?
“不可否認,現(xiàn)在的奇石拍賣的確是冷清了一點,但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上海奇石藏家余浩充滿了信心。
他認為,奇石的發(fā)展前景最終一定會走向拍賣。因為拍賣已經成了藝術品交易的主要手段。
“奇石的價格最主要是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行業(yè)價值認識。奇石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天然奇石,另一種是工藝石。天然奇石由于具有不重復性和自然性,上好的奇石十分難得。而工藝石是人工雕鑿而制,可以隨雕鑿者的意愿而雕鑿出各種各樣的品種。但無論是天然石還是工藝石,只要有了統(tǒng)一的價值共識,市場價值就會表現(xiàn)出來。”余浩說。
“但這個‘統(tǒng)一價值’如何統(tǒng)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牽涉到個人的社會閱歷、審美觀念、文化內涵等等。正如書畫一樣,當大家都認為某一件作品好時,其價值自然就凸顯出來了。”
新聞附件
●2005年1月在江蘇省舉行了一場奇石拍賣會,該批奇石拍賣底價集中在300~500元,比市面價格低20%~30%。最貴的一塊黃膽石起拍價1800元,據稱其硬度大、質地佳,為多種礦物質經過千年的壓力聚集而成,比較罕見。
●2005年11月,在南京的一次奇石拍賣會上,241件鉆石、翡翠、新疆和闐玉僅成交6件。拍賣會上看者甚眾,舉牌者少。起拍總價達397萬的物品最后成交的物品總價才3000元左右,成交價最高的一塊翡翠大荷葉,也僅賣了950元。
●2006年1月,在江蘇省拍賣總行和南京市賞石協(xié)會共同舉辦的南京首屆精品奇石拍賣會上,一塊重達6.8噸,形成于1.5億年前,通體金黃、木紋清晰的硅化木石頭以全場最高價360萬元成交。據了解,硅化木又稱樹化石,是古樹經過億萬年水和各種化學元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廣東今年首場奇石拍賣會上,200件拍品,72件順利成交,成交額277.7萬元,成交率只達到36%。主拍方廣州嘉德有關人士認為,這次奇石拍賣的成交量看起來比較少,但是對比其他省市曾經舉行的專場拍賣會成交情況看,成交量還算可以。
●2006年8月,由廣東清遠市英德拍賣公司舉辦的首屆奇石拍賣會上,一塊起價為1元的慈善義拍石以3000元成交。本次拍賣奇石有300塊,以英石為主,兼有黃蠟石、靈碧石、太湖石、大化石等,皆為英德及各地收藏家的珍品。當天拍賣會,共吸引珠三角、清遠及英德等地500多名愛好者參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