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市場火爆 催生投資研修學習班
藝術品拍賣市場火爆 催生投資研修學習班
藝術品拍賣市場火爆 催生投資研修學習班
這幾天,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繼續教育中心主任張建國一直忙著接電話。8月26日,由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中國商業聯合會全國藝術市場聯盟主辦的浙大中國藝術品鑒賞與投資高級研修班第二期將開班。
這個為期一年、每個月僅上兩天課,但學費卻要2.3萬元的研修班,在嚇退了不少工薪階層的同時,吸引了不少欲加盟藝術品投資行業的企業家。
一天學費近千元 嚇退工薪階層
“您好,我想咨詢一下藝術品鑒賞與投資高級研修班的情況。”
“學費2.3萬元,為期一年,每個月上兩天課,一天8個課時……”
“啊?那么平均下來,一天的學費就要近千元,這么高?那我考慮一下再說。”
這樣的電話,自二期研修班公開招生以來,張建國已經接了不下幾百個。“想來學的人實在太多,但是很多藝術愛好者都被高昂的學費嚇跑了”。
不過,張建國卻一點都不擔心生源。“因為浙江熱愛藝術品的企業主太多了。”據他初步估計,在浙江經濟發達的地區,對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感興趣并有介入這一行業實力的人,少說也有上萬名。
對他們來說,幾萬元的學費只是“小意思”。“首期開班之前,有位企業家經理人班的學員,不僅自己報了名,還給熱愛藝術的老婆也預訂了名額。”這樣的例子,張建國一口氣就給記者舉了多個。
但這個班讀了到底值不值?記者在采訪發現,學員們心里其實也沒把握。他們之所以愿意花錢,是看中了藝術品市場的高風險和高回報。“現在的藝術品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元,假貨又那么多。如果能學以致用,這點學費馬上就能賺回來。但是,到底效果如何,誰也不敢肯定”。
投資客、收藏家
學員各有目的
據張建國介紹,目前首期學員大致分為3類:一種是熱愛藝術品收藏的企業家,原來就在搞收藏,但不是太專業;一種是藝術品市場的經營者;一種是媒體的專業人員。目前,首期研修班已經上了3個月的課。
“我來這里學習,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首期學員之一、某公司老總任女士直言。而抱著這樣的心態來上課的藝術愛好者,在研修班里占了很多。搞收藏是他們平時的興趣之一,有時候他們并不在乎能不能賺錢。
高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峰也是首期學員,他從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收藏書畫。“花2.3萬元去學,是因為自己喜歡這個,希望學到的知識能讓我減少買到假貨的概率”。
而藝術品經營者顯然對投資更感興趣。班里的部分學員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基金,定期舉行藝術沙龍。“每個人出一點力,一起在實踐中學習,把蛋糕做大。”學員之一、杭州江南書畫經營公司總經理周岳平說。
還有的學員,則是來試水的。杭州綠城九溪度假村副總經理楊芳菲表示,“我是來做功課的,藝術品市場的水很深,我覺得不能倉促出手。”
藝術品熱不可擋
市場隱憂重重
顯然,研修班的出現,與當下中國的藝術品投資熱有關。一位海外記者這樣描述:“(從南到北)市民們在飯桌上一反以前談論股票、房地產行情,都在談論如何進行藝術品投資,如何收藏,如何組建拍賣公司,如何在這個市場中獲取利益……”
在繁榮的表象背后,卻藏著太多的隱憂。比如假畫遍地,甚至“電視臺搞的鑒寶節目、藝術品的專場拍賣,這些都不完全可信”。一個業內人士這樣說。
其中一位報了名的學員的說法發人深省。他說:“現在藝術品市場上贗品、假貨那么多,而可信的人又那么少,所以我們只好自己想辦法多學點了。信別人不行,那么相信自己啦。”
“我們正是看到了藝術品市場的迅速發展和其中的混亂無序,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來規范市場的價值取向。”張建國說。從2004年起,浙大經濟學院繼續教育中心與中國藝術市場聯盟便開始醞釀這個以中國美協核心骨干為主的藝術品研修班。
2006年4月,研修班首期招生,并于4月26日開班。30個名額一下子就爆滿了。
據記者了解,目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著名學府也紛紛辦起了藝術品投資與鑒賞類的高級研修班,吸引了不少具有經濟實力的人介入藝術品投資和收藏行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