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文博苑)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文博苑)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文博苑)
時間:2006-08-16 10:2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市場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文博苑)
 |
2006年7月13日,是一個足以令中國人歡騰的日子——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了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坐落于河南安陽洹水之濱的殷墟是聞名中外的商代后期王都遺址,也是中國最早的都城。殷墟,又名殷虛,面積約24平方公里。據記載,自盤庚遷都于此至紂王亡國,整個商代后期以此為都,共經8代12王、254年,年代約從公元前14世紀末延續至前11世紀。殷墟是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重點保護區是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的宮殿宗廟所在地。
這里是王都的心臟,是殷王生活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是殷代王陵,盤庚遷殷以后的帝王死后都埋葬于此,這里還是一處規模宏大的殺人祭祖的祭祀場。
迄今為止,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共發現宮殿宗廟建筑群遺址50多座、王陵大墓12座、貴族平民墓葬數千座、祭祀坑1000座、城壕溝1700多米、手工業作坊5處、車馬坑30多座,發掘出土甲骨15萬片及大批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最大的青銅器也是現在中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司母戊大方鼎,還有中國第一位女將軍的墓——婦好墓都是在這里出土。婦好墓位于洹河以南的宮殿區內,保存相當完好。雖歷經三千多年,仍出土了大量青銅酒器、炊器、兵器,大量玉制兵器,還有中國最早的銅鏡及大量精美飾物。據說婦好是武丁的王后,成湯的第13世孫媳婦,曾經為武丁北征南伐,立下赫赫戰功。她曾經懷過孩子,但是不知結果如何(似乎是難產)。她還曾經參與過很多大型的祭祀活動,地位可見一斑。不過她的死至今是一個謎,有人說她死于中年產子的難產,也有人說她是死于征戰。由于她的墓不是位于墓葬區而是位于宮殿區,加上墓制較小,沒有墓道,看來是匆匆下葬,所以她應該是非正常死亡。她的墓上原來蓋有一座祠堂,周國入侵時人們拆毀了祠堂,在墓上填埋了大量垃圾,使得婦好墓得以瞞過周人的眼睛以及歷代的盜墓賊,保存至今,可見她的后人對她的愛戴。
提起殷墟,人們都會想到甲骨文。早在1899年發現甲骨文開始,這里就成了甲骨文的故鄉。商周非常迷信,商周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兇,并將占卜的事情、時日和結果等刻在上面,故甲骨文字也稱卜辭。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氣候、習尚等許多方面,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大約有4500個單字。它的書寫材料一般為龜骨、牛肩胛骨,也可以刻在墻壁、木器、石器等處,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占卜時,先于甲骨背面鉆鑿處用火燒炙,正面即現“卜”字形裂紋,以此定吉兇。占卜后,將所卜事項記刻于甲骨之上。
今天的殷墟,在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秉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正在孕育著新的現代文明。相信明天的殷墟更能為我們的民族瑰寶增添一份魅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