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3萬 高價發繡受老外追捧
一幅3萬 高價發繡受老外追捧
一幅3萬 高價發繡受老外追捧
擁有一頭秀麗長發成為很多女孩子的美好心愿,但用頭發作線,繡成各種精美工藝品,恐怕就沒幾個人見過了。上海小查貿易公司的以秀發做成的發繡工藝品頗受國外游客的喜愛。據其總經理查建慧透露,“一幅長寬均為1米的發繡,我們的對外報價是1萬元左右。”公司每月一般都能接到5、6個訂單,顧客幾乎全是國外客戶,一幅的單價約在3萬元左右。
“以前就有佛教信女剃下自己的頭發,繡成觀世音菩薩像。”據查建慧介紹,發繡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刺繡工藝。由于用的材料比較稀奇,而且描繡的工藝品十分精致,所以收藏價值較高。據介紹,發繡原為“墨繡”,即用墨色頭發刺繡。不過現在發繡可選用的頭發顏色已經多樣化了,包括黑、黃、灰、赭、白等各種自然顏色,各色又有深淺、濃淡之分,多達幾十種。不過這些用作繡線的頭發,必須經過科學處理后方可使用,否則就會霉爛、褪色。
查建慧說,用頭發代替絲線繡制的各種作品以自然、古樸見長,制成品比普通絲線繡制的工藝品要逼真,而且保存時間也相對較長。“過去,發繡一般都是制作動物圖案,現在可繡的圖案范圍擴大了,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亭臺樓閣等,在人物肖像方面也有了較大發展。”他說,“相傳古代的女子與情人離別時,常剪一綹青絲相贈,表示愛情的忠貞不渝,現在我們也有這方面的服務,顧客可以提供自己的頭發,我們幫助加工成發繡工藝品。”
據悉,一幅1平方米左右的作品通常從設計、勾樣到刺繡結束,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目前該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外國客戶,據其分析,這主要是由于發繡價格較高,目前國內客戶的認可度較低。
據史料考證,發繡起源于唐朝年間,民間少女表示對佛的虔誠,以自己的綹綹青絲精心繡制觀音、如來佛像,朝夕焚香膜拜,視為大禮。現存最早的在英國倫敦博物館藏有南宋時劉安繡制的發繡《東方朔》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