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紀念父親 傅抱石三女兒披露其父繪畫秘訣
新作紀念父親 傅抱石三女兒披露其父繪畫秘訣
新作紀念父親 傅抱石三女兒披露其父繪畫秘訣
在今年7月29日的北京嘉信藝術品拍賣會上,傅抱石生平獨立創作的最大一幅畫《雨花臺頌》以4620萬元(包括10%傭金)成交,創下了傅抱石作品的歷史最高價,也創造了國內單幅國畫的最高拍賣紀錄。據說,傅抱石在作畫時,從不允許其他人在旁觀瞻,家人之中唯有三女兒傅益瑤和她的母親可以例外。
昨天,旅日水墨畫家傅益瑤現身上海書展現場,向本報記者描繪了畫室里和
生活中的傅抱石。
畫室內的傅抱石
作畫不愛有人看
作為目前唯一一位曾在畫室中親眼目睹傅抱石作畫的人,傅益瑤透露,“父親畫畫的作風是,先疾風驟雨地畫一通,掛起來,開始抽煙。這時,他畫出來的只是大體格局,然后在里面尋找要添加的東西。所以他經常說,畫畫要會加,會加才叫畫;那個地方,你看見有東西了才能加,看不見就不能加,并不是隨便加的。”
據傅益瑤回憶,傅抱石有一次畫了一張很大的畫,一會兒就擱筆掛起來了,初看上去什么也不是。傅益瑤的母親說:“你這不是喝醉酒了,鬼畫符嗎?”然而,傅抱石隨后就開始小心收拾,這里添幾筆,那兒畫個小人,一幅大氣磅礴的山水畫躍然而出,有股撼天動地的沖擊力。傅抱石當時說:“這張畫我一定要把它加到大家看了又看,等兩三天忘記后,還要來看。”她解釋說,傅抱石的意思其實就是,加得要神秘討巧不著痕跡,同時又像有一道謎,讓觀者初看解不透,還要回過頭來重新觀察揣摩。“父親作畫心里很有數,謀篇布局早就想好了。大膽出擊,小心收拾而已。他作畫不喜歡別人先批評,除了我母親,不喜歡別人看他作畫,因為旁人往往不得要領胡亂揣摩,會嚴重干擾父親的想法。”
生活中的傅抱石
絕對是顧家男人
傅益瑤透露,傅抱石11歲時曾在瓷器店當學徒,開始自學篆刻和書畫,后來經過求學被聘為第一師范教員,26歲時與其夫人羅時慧成婚。“我爸爸是一個很直率質樸的人,把家庭當作責任,每天關門關窗都是他做的。和我談人生道理時,他從不說你要怎么樣,而是談其個人體會,說他小時候是怎么過來的,他是如何認識到做一個人的,一切都推心置腹。”
“我母親其實是我父親的學生,在學校時非常調皮。父親可能很喜歡母親的性格,所以就開始追求她。”傅抱石常常到羅時慧家里,給她弟弟講故事、補功課,以此討好羅時慧。但由于他家境困難,求婚的阻力特別大。“我外公其實對父親的印象很好,就是擔心他太窮。后來,父親借了一張一千個大洋的存折給外公看,才求婚成功。外公還特別關照說:‘我這個女兒什么都不會,你要一生照顧她。’”傅抱石果然沒有食言,“如果不是抗戰到了重慶,我母親可能連飯也不會做,后來雖然是母親管家里的事情,但有兩件事情,卻一直是父親幫母親做的:一個是疊被子,一個就是幫母親捶背。母親生病頭痛會亂吃藥,父親怕她出事,也會定量拿藥給她吃。”
3本新作紀念父親
此次蒞臨上海書展,傅益瑤帶來了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推出的3本新作:《我的父親傅抱石》、《我的東瀛歲月》和《窯火丹青:傅益瑤畫瓷》。《我的父親傅抱石》是由傅氏后人撰寫的第一本傅抱石傳記,生動地披露了許多傅抱石的生活和創作中細節;《我的東瀛歲月》講述了傅益瑤由臨摹父親開始,在日本經過怎樣的掙扎摸索,才走出自己的藝術道路;《窯火丹青:傅益瑤畫瓷》則記錄了傅益瑤為完成父親在南昌做瓷器鋪學徒時的心愿,在瓷器上以青花釉料描繪水墨作品的別樣藝術努力。
新作多達3本,傅益瑤卻表示,“如果上海書展只允許我推薦一本新作,那我一定推薦《我的父親傅抱石》,這本書表達了我作為女兒對父親的一種紀念。”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