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望城靖港清代妓院遺址去留遭兩難
湖南望城靖港清代妓院遺址去留遭兩難
湖南望城靖港清代妓院遺址去留遭兩難
妓院,作為封建社會千百年來的丑陋現象,在新中國成立后迅速絕跡。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應如何處理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妓院遺址?保留妓院遺址是否表明對娼妓現象的肯定?將其拆除又是否意味著對古建筑文化的破壞和對歷史脈絡的割裂?坐落于靖港古鎮溈水河畔的清代妓院遺址“宏泰坊”正處在這種去留兩難的尷尬中。
8月11日上午,走進望城縣靖港鎮——一個風景秀美的江南水鄉,一個曾經富甲一方的商貿古鎮。40多位熱心市民和網友,在參觀游覽靖港古鎮后,就是否應該保護“宏泰坊”遺址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對長沙最后一個清代妓院遺址去留問題多角度、多層面的審視和權衡,顯示出大家對待歷史遺產的慎重態度。
A派觀點 作為歷史真實見證,有必要對“宏泰坊”進行保留和修葺
彭利輝(星沙社區居民)我覺得“宏泰坊”完全有保留修復的必要。解放前,婦女受到多重壓迫,妓院就是歷史的疤痕。參觀“宏泰坊”,有助于讓游客了解舊時代婦女的悲慘境地。
鳳凰淑女(網友)歷史就是歷史,曾經走過的路和經歷過的事是客觀存在的,企圖掩蓋和抹殺歷史都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中國走過五千年,有驕傲,也有恥辱,我們保留下自己的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鏡,來指點未知的將來。
范利民(省外貿土畜公司退休職工)過去的事物,不論是輝煌的還是黯淡的,都是歷史的見證,現在先保護下來再說。至于以后怎么利用,則是另一碼事。
劉經典(左家塘社區居民)我認為通過修復“宏泰坊”可以達到教育下一代的目的。
顏同明(銀盆嶺社區居民)湖南大學辦公樓和大禮堂只有幾十年歷史,都是保護建筑,而“宏泰坊”有近300年歷史,又見證了靖港的繁華,當然要保護了。
周岸多(靖港鎮居民)我出生于靖港鎮,卻從不知道“宏泰坊”曾經是妓院。上世紀七十年代,很多民房、戲院都拆掉了,現在想起來很可惜。作為歷史的一部分,“宏泰坊”的建筑風貌很有必要保留。
鐘春生(雨花區民政局退休人員)像“宏泰坊”這種幾百年的房子還保存得這么好,真不簡單。靖港鎮還有江西會館、寧鄉會館的房子都相當好,修復起來大有可為。
王方復(人民中路社區居民)“宏泰坊”建筑歷史久遠,像這種將近300年的磚木結構的建筑,在長沙已經不多了!應該保留。
王娟(香樟路社區居民)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來講,無論是精華或是糟粕,都有保留的必要。如果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不妨將歷史遺跡加以修復。但我反對將“宏泰坊”遺址用于商業盈利,而應該發揮其作為反面教材的教育意義。
伍平(大學教授)現在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筑太少了,北京的四合院就被拆得一塌糊涂。我們不能割裂歷史。歷史問題應該由歷史來回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昂晏┓弧弊鳛殚L沙最后一個妓院遺址應該被保留下來。
肖玢(野坡社區居民)保留妓院遺址,就像保留“三寸金蓮”的鞋樣,是為了保留歷史的見證物。“宏泰坊”經過這么長的時間還能“幸免于難”,很不容易,如果我們現在不保護,以后就很難看到這種見證歷史的原生態的東西了。
楊培英(左家垅社區居民)保護遺跡就是保護歷史,保留妓院遺址并不等于重開妓院。
馮世領(東塘社區居民)我的想法就是一句話:保留而不包裝。
唐美珍(東瓜山社區居民)絕對要保留!兩千年來,中國很多婦女走投無路才淪落為青樓女子。“宏泰坊”正是婦女血淚史的真實見證。
袁禮成(報紙發行人員)“宏泰坊”見證了清代風月史,見證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身心摧殘,見證了靖港鎮曾經的繁華。我們應該“修舊如舊”,盡可能地保留其原貌,以利于建筑史研究及歷史研究。
梅龍偉(長沙理工大學學生)一切歷史文物被保護下來,不在于它的使用價值,而在于它的見證價值。修復“宏泰坊”,不是拿來用的,而是要讓人見古思今。
周亭(媒體從業者)我們保護這樣一個歷史遺跡,應著重于它的建筑風格,而不是把現代娛樂業的東西都摻合進去。
文見翔(望城縣白箬鋪居民)不要像“文革”掃除一切“牛鬼蛇神”那樣對待我們的歷史遺跡。對于“宏泰坊”遺址,我贊同保留和修復,但不同意對其進行商業開發。應在修復“宏泰坊”時加以必要的說明,讓人知道其中蘊含的婦女的不幸歷史。
廖政平(某貨運公司員工)“宏泰坊”要保留。妓女的歷史也是中國封建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妓女文化”并不全是糟粕文化。
陳春旺(朝陽一村居民)保留“宏泰坊”,并非宣揚妓院,就像日本電影《望鄉》,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多日本婦女的命運也相當凄慘。
徐冬清(華盛家園居民)要修葺“宏泰坊”,恢復其原貌,使其作為反面教材。
周聲元(退休干部)保留故宮不等于恢復帝制,同理,保留妓院也不等于不打擊男盜女娼。我主張“修舊如舊”。
浣伍烈(涂家沖社區居民)“宏泰坊”遺址和江西會館、寧鄉會館等遺址一樣,都是斷壁殘垣。我們應該對它們進行搶救性保護,才能不讓慕名而來的人白跑一趟。
陳俊華(業務員)我贊成保護“宏泰坊”遺址。但對它的開發必須慎重,發展靖港旅游業應以樹立“江南水鄉”為特色,不能以“宏泰坊”為重點。
滄魚(網友)歷史不分美與丑,文物又何須有美丑之分呢?
東方紫云(網友)何必急于對它定性呢?壞的東西?熏你把它用好了?熏它就是好的;好的東西?熏你把它用壞了,它就是壞的。我建議留著用好!
Rosekity(網友)在自然生態中,害蟲也不一定非要滅了才好。有害才有利,把妓院作為反面教材保留下來也好,畢竟是清朝遺留下來的,又不是說保留很多,只是一間而已。
Damohulizh(網友)難道說保護頤和園就是保護慈禧的功德嗎?妓院也曾經是中國封建時期的一個現象。勇于面對歷史,以史為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60.22.65.(網友)歷史是永久的,歷史是為了讓我們看到過去,無論過去是什么,難道我們要在經過選擇的歷史遺跡中,緬懷別人要我們必須緬懷的歷史么?我寧愿在真實中體會歷史的光輝與黑暗、美麗與丑惡。
218.17.80.(網友)是文物都得保護!如果馬王堆出土的女尸生前是個妓女,我們就不用保護了嗎?芽就把她隨便扔了埋了嗎?
218.2.22.(網友)套一句時髦話:跟國際接軌。人家人與野獸格斗的場所、處死人犯的絞架屠刀、早被推翻的前朝的遺物都能保護,我們就容不下一處清代妓院的遺址嗎?
B派觀點 在保留、修復遺址的基礎上,更要進行開發,實現資源再利用
陸家偉(靖港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我們可以在保留其建筑風格的前提下,將“宏泰坊”遺址進行保護和修葺,這也體現了我們靖港古鎮的旅游開發戰略。此外,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可讓人們了解舊社會婦女地位低下、受盡壓迫的狀況。
范亮(咨詢師)我們應該使文化產生價值,將資源充分利用?,F在有很多資源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宏泰坊”就是這樣一個寶貝。如何利用它的價值,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它以前是妓院,與其他的人文資源相比有點特別;它面積太小,雖可代表部分歷史,但不能承載更多。我們不妨把它做成景區的一個景點,而不要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大力宣揚,讓人知道有這個“宏泰坊”即可。
朱立平(黃泥街社區居民)像現在這樣的古代建筑在長沙市是不多見了,作為旅游發展的一個景點,很有必要將其保留。
何慕周(機電中專教師)對于“宏泰坊”,恢復建筑還不夠,還要挖掘其中的故事和文化內涵。
曾憲邦(施家港社區居民)“宏泰坊”以前是妓院,現在它僅僅是一個建筑。修復后的“宏泰坊”,可作為“教育陣地”,還可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石愛偉(湘華集團員工)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但要把“宏泰坊”修繕好、保護好,還要把它開發好、利用好。全國也有保護開發妓院遺址的先例,比如南京的“秦淮八景”。
肖振華(伍家嶺社區居民)保留“宏泰坊”遺址,不是要保留其文化糟粕,而是將它作為靖港古鎮開發的一部分。
向東(白沙社區居民)歷史是誰也不能抹掉的,“宏泰坊”見證了靖港的最繁華時期。靖港應保護并將它開發成健康的休閑場所,長沙市民可以像上海人去周莊那樣,工作累了就到附近的靖港輕松一下。
淡淡竹影(網友)不僅要保留,而且要修繕好。至少拍電影電視劇時可以利用起來賺錢。長沙一定要為子孫后代保留這個遺址。
C派觀點 妓院作為封建糟粕,沒有保存價值,應將其遺址加以清除
肖亦生(中南大學退休教師)對于把靖港建設成美好的江南水鄉,還原其繁華景象,我舉雙手贊成;但我不贊同保護“宏泰坊”遺址。在我國,比“宏泰坊”更有保存價值的古建筑非常多,恢復“宏泰坊”則大可不必;而且,對文物的保護應該是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妓院是舊社會婦女受欺凌壓榨的地方,恢復“宏泰坊”不利于對賣淫嫖娼的打擊。
崔啟明(東郡社區居民)沒有必要把“宏泰坊”作為發展靖港旅游的契機和亮點,因為它沒有文化底蘊,也不是文物,更不會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如果將它作為教育基地,不但不能教育人,反而會污染人,讓人產生邪念。
譚峰(湖南大學研究生)遺址該不該保留,應該以游客的感受為衡量標準。我進入“宏泰坊”的時候,它就給我一個不好的心理暗示,畢竟這是古人的風流場所。
劉永濤(網絡媒體從業者)“宏泰坊”雖然歷史悠久,但從建筑風貌來說其意義并不大;而且由于沒有歷史名人和文化傳說為依托,它并不具有多少文化內涵。我不贊成將其恢復原狀。
老糊涂(網友)拆了吧。如果什么東西都要留個紀念,那我們這些活人怎么辦?
xufen1965(網友)不值得保護。它會勾起有些人對風月場所的向往。
李繼麓(韶山南路社區居民)我反對保護“宏泰坊”遺址基于以下三點理由:影響國家形象、會對下一代產生是非觀的誤導、不符合國家掃黃打非的政策。
饒麗(網友)說到保護,首先就是確定它的歷史價值。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難免要舍棄很多古跡。如果說只要是古跡就得保護,那么城市就不用發展了。而且保護古跡需要大量的維護費用,如果“宏泰坊”未被列入省保文物,想保護恐怕也是力所不及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