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作品所屬權紛爭再起
繪畫作品所屬權紛爭再起
繪畫作品所屬權紛爭再起
時間:2006-08-14 17:29: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收藏
>繪畫作品所屬權紛爭再起
 |
上月底的北京嘉信2006春季拍賣會上,近代國畫大師傅抱石的大幅國畫作品《雨花臺頌》以4620萬元的價格拍出,再次改寫中國畫拍賣價格最高紀錄。而由此作品所引起的藝術品所屬權問題則從拍賣前一直鬧到現在都未停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著名旅德積彩水墨畫家蕭瀚先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在8月19日將要舉行的浙商拍賣行2006夏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的預展上,蕭瀚創作于30年前的油畫《穿江破霧》(浙商預展上標為0172號《皖南事變》估價80000—100000元)赫然在列。據畫家介紹,此畫是他30年前為參加安徽省文化廳組織的安徽省美展而創作的。美展結束后本人并未取走,此后便不知去向。作為他早期的一件重要作品,這些年他一直也在尋其芳蹤,此次偶然得知作品要在浙商拍賣公司拍賣時,他感到甚為驚訝和氣憤。此作品當初未曾委任過任何機構收藏,也沒有出售或贈與他人,在未經他允許的情況下竟然要進行公開拍賣,這張畫目前所有人是誰?從何處獲得?其中是怎樣的一個流傳過程?
蕭瀚創作《穿江破霧》時正值國內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人們的集體意識仍然很強,作品完成后,蕭瀚沒有在畫上署名。在我國法制建設不健全,缺乏法律規范,忽視財產權屬的特定社會歷史時期,畫家們都沒有所屬權的意識,在參加完各種展覽后大都沒有要回作品,而留在原展覽單位的倉庫保管,由于一些單位對藝術資產不重視,管理不嚴,導致這些藝術品通過不同的方式流出,很多作品已不知去向。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興起,在那個特殊年代創作的作品如今已是價值連城,這些作品的經濟價值和歷史價值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其歸屬權問題也隨之凸現。1998年,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訴劉春華非法處置占有油畫《毛主席去安源》,成為藝術品所屬權第一案;畫家劉向東在85時期創作的作品《哲學手稿》在參加完1989年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后就一直不知去向,今年初,在得知他的這件作品連同其他11位藝術家作品一起在中國嘉德拍賣行以110萬拍出后,便一紙訴狀將嘉德告上法庭;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對《雨花臺頌》所屬權提出異議,而當事單位矢口否認曾經收藏此畫;當年蕭瀚作品《穿江破霧》參加省美展后不知去向,如今卻被私人送拍。這一系列的關于作品所屬權的事件有類似的渠道特征,都有可能是從國家機構流出到私人手中,并通過拍賣使其所屬權合法化。
就蕭瀚作品歸屬問題,浙商拍賣行陳良軍總經理表示,目前他們不會將《皖南事變》(原名《穿江破霧》)撤拍,他們對拍賣品撤除只有三個理由:一是接到當地文化部門指令;二是此拍品涉及刑事案件;三是此畫是假畫。就目前的證據資料來看,此畫都不涉及到這些問題,因此他們不會撤拍。來自律師方面的意見是目前要提請法律程序時機還未成熟,雖然根據我國現有法律原則和精神,此作品歸作者所有,但目前證據還不夠充分。蕭瀚需要到當初組織創作的安徽省文化廳和當時有可能收藏此畫的安徽省博物館進行取證。但是8月19日的拍賣會已是迫在眉睫,留給畫家的時間已然不多。如果此作品公開拍賣成交,根據法律規定,買受人善意取得作品,可以合法擁有,將難以追回。如今蕭先生能做的恐怕只有先將作品買回,畫家告訴記者,他曾和拍賣行交涉,希望以適當的價格將畫從送拍者手中買回,但截止到發稿時還沒有消息。
《哲學手稿》、《雨花臺頌》、《穿江破霧》涉及的所屬權問題接連出現,是在我國社會發展、法制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特殊問題。由于事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些畫家已經失去對作品所屬權的追索時效,但無論如何,這些作品從國家收藏機構轉為個人處置占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